《一认真你就赢了》(连载三)

 做挫折打不倒的“小强”

点击查看原图    无论什么样的挫折其实都不可怕,它只是我们成长之路上随处可见的小石子,关键在于我们对待这小石子的态度。

蟑螂这种惹人厌的小动物被人类赋予了另一个霸气的名字——小强,是因为它们打不死、灭不完的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漫漫学途中,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的“学霸”,还是轻松自如应对学业的“大神”,都不能够保证只进不退、不遇到任何挫折。因此,挫折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必须面对、无法逃避的难题。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气,放平心态、正确看待,做一只打不倒的“小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学习成绩总是非常不稳定,大幅度地进步或者退步都稀松平常,两次考试间有时可以相差一百多个名次。最夸张的一次,我的语文在严重考砸之后又超常发挥了,一下子从三百多名进步到了前几名,同学们在听到我竟然进步了三百多名时都吓坏了,问我:“你这次考的是负的名次吧?”就这样,每次考试之前,我都会希望自己能考个值得骄傲的好成绩,而每次考试失利后,对自己期望值的落空都令我苦恼不已。

在高三的一次重要模拟考试之中,我栽了个大跟头:五门功课几乎全盘皆输,原本占优势的英语、语文成绩平平,不足以为我提分,不擅长的数学没有什么起色,严重地拖着总分的后腿,文综三科的多处脑残失误更是给我原本就跌至低谷的成绩来个雪上加霜。出成绩的那一整天,我都像霜打的茄子一般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甚至极力躲避着老师同学们的目光,内心满是沮丧,对自己失望极了。回到家里,饭也没吃便一个人躲到房间里掉眼泪。

这时,善解人意的妈妈没有追问我的成绩,没有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也没有用“别哭啦,没什么的”之类空洞的安慰语否定我的情绪,而是过来和我聊天。

“考试没考好?”妈妈轻声问。

“嗯。”我回答得有气无力。

“哪门没考好?”

“都没考好……”我有些不耐烦了,很怕她絮絮叨叨地问下去。

“这不就一次考试没考好吗?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能说明你学得不好,对吧?”

“这不能说明学得不好能说明什么?现在高考要的就是成绩,学得好但是没有高分数,一样没用!”我有些气急败坏。

“那你觉得,这次没考好,是学得不好,还是考得不好?”妈妈没有和我犟嘴,接着问。

“都有点问题吧,主要是考得不好,学得也有些漏洞。”我若有所思,心情平静了不少。

“那现在要紧的事情就是得提高成绩对不对?那咱要是及时把那些没考好的地方记住、把那些没学好的漏洞补上,成绩是不是就能上去了?”

“是啊……可是,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真的弄起来很困难啊,乱七八糟的好多问题,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想想都头疼……”我依然没有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一想一张张惨不忍睹的试卷,真的有些头晕目眩,连拿起来翻翻的勇气都没有了。

“仔细想想,真的有那么复杂吗?现在开始一点一点做,可以做完吗?”妈妈依然很耐心地劝说着。

“好像也没有那么复杂……可以吧,今天晚上弄一部分,明天整理剩下的,应该可以完成的。”我边想边说,慢慢冷静下来,渐渐努力脱离围困了我一天的失望、难过、慌乱之感,开始动脑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仔细想想,好像卷子上的问题要是归归类,也就那么有限的几种,落下的知识点总结一下也不是多得骇人,而只要我做好这两项工作,找出这次考试的问题并在下次考试中尽力避免,翻盘应该是不难的!思路慢慢清晰,我不再感到失落、颓唐、无助,而是有一种强烈的开始学习的冲动:我现在就要开始整理分析这次考试的问题,一秒钟也不想耽误了,相信我下次一定会比这次进步很多!

就这样,我扒拉了几口晚饭,便快速地进入了“一级战斗状态”,掏出卷子,安排好今天要分析的英语卷子、语文卷子和数学卷子前一半,明天分析余下的数学卷子和文综三科,然后踏踏实实并且干劲十足地开始了奋斗。那天晚上,我效率极高地奋战到夜阑人静,错题本和难题本上都增加了新的几页内容。完成这天的任务后,我从书本堆里抬起头来,内心感到舒坦,因为对此时的我而言,这场考试失利已经由一次单纯的打击变为一个锻炼我的心理素质、反思上一阶段的学习的好机会,我已经将这次挫折化为一笔财富,收入囊中,在下一次考试中便可以为我所用。

有了这次的战斗经历,我和挫折博弈的技能越来越高了,往往能通过总结分析从挫折中尽量多地吸取经验、增长能力。学会了如何对待挫折,我的成绩一点点地上升,并且慢慢稳定了下来。

虽然考试失利只是我们学习之中的一些反复,但那种一切努力付之东流的失望感,真的很有一股将我们无情地“拍死在沙滩上”的力量。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导致我们自暴自弃、颓废、精神萎靡,这不仅非常损耗精气神,也会浪费宝贵的时间,而在紧张的备考阶段,时间是最为宝贵、浪费不起的,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那么面对挫折,怎样才能更快地恢复过来,重新开始呢?

我在一篇名为 What is Your Recovery Rate 的英文文章中读到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任由自己全身心地沉浸其中,充分感受它一分钟,接着下定摆脱它的决心,然后通过做运动、找人倾诉甚至大哭一场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将情绪及时宣泄出来,从而尽量快速地摆脱悲观情绪。读来很是受用。

在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时,我常常本着不放过每一道错题、每一个知识点的严谨态度,认真考察自己在哪些该得分的地方因为什么原因而丢了分。接着,我会仔细看自己卷子上的错题分布,总结出每一个科目的“涨分点”,即卷面上的哪些问题是我可以解决的,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着重练习、各个击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胃口要小一点,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只要相信,每一次考试都会比上次有所进步,一次一小步,积累起来就是惊人的一大步。

不仅仅在学习中会碰到挫折,生活中的挫折也会时不时跳出来扰乱心绪。然而,无论什么样的挫折其实都不可怕,它只是我们成长之路上随处可见的小石子,关键在于我们对待这些小石子的态度:如果将它们视为绊脚石,一味自怨自艾,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则难免半途而废;如果将它们看作可用的石材,理智面对、充分利用,挫折便可以堆成阶梯,在攀登的路上助我们一臂之力。    偏科,不抛弃、不放弃

如果你有一个弱科,落魄到了永远垫底、惨不忍睹的境地,那么无论其他科目多么强势,怕是也救济不了这个“穷亲戚”喽!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计算分数时考查的都是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加上两三门副科的综合成绩,目的在于选拔发展全面的优秀学生。然而,这可愁煞了很多同学!对于我们而言,很多时候由于先天基因或是学习经历不同,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偏科:有的科目很擅长,学起来如鱼得水,有的科目学起来费劲极了,总在拖后腿。这些“瘸腿”的科目往往让人束手无策,做了很多努力也没有起色,难免让人心生倦怠,于是有的同学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放弃不顾、让它自生自灭了。然而,面对自己的弱势科目,最好的态度是“不抛弃、不放弃”,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一定可以战胜偏科的困境。

从小学开始,我的语文和英语就学得比较轻松,而数学这门瘸腿科目却一直是我的头号大敌。五年级时数学就曾经不及格,我和一个刚刚及格的同学恼羞成怒,在教室里撕纸以发泄我们抑郁的心情。这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阴影,提起数学就感到有些发怵。

后来,我尝试去上了几节华罗庚学校的课,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法跟上老师的思路,每节课像听天书一般,实在是一种折磨。最可怕的一次是讲“牛吃草问题”,我从来就没有听懂过老师的讲解,也看不懂书上奇奇怪怪的符号和文字,但是老师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地叫我到黑板上去完成一道题。我直接傻在了座位上,磨磨蹭蹭挪到黑板前,躲也躲不开了,我只好硬着头皮,照葫芦画瓢地生生把数据套到书上的一道长得差不多的题上,在黑板上装模作样地演算了起来,最后得出了个离谱的数字。学华数之路在我的坚决抵制下只好作罢。

再后来,为了不和参加各种高端、洋气、上档次的数学班的同学们差距太大,我和几位水平大致相当的同学请了位老师小班教学,才接触了些浅显的奥数,数学成绩也就是那样徘徊在中游。

小学就这样在数学的阴霾下度过了,上了初中,数学依然是我的心病。在数学老师心目中,我一直是个还算认真成绩却一直不好的孩子,初三模考前120的总分还考过79分,以至于当得知我竟然保送了一零一中学时,和蔼可亲的老师瞪大了眼睛,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说:“李××,你还能保送啊?看不出来啊!”让我哭笑不得。

高中来了,我的数学依然没啥起色。高一的第一次单元考试就挂了科,数学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妈妈说:“这孩子数学要是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啊!”数学给我种种考验、种种挫折,一点点打磨着我对它的兴趣和信心。我可以坦白地说,我不喜欢数学,真的不喜欢。

但是即使是这样,我却从没有放弃过在数学上的努力,实际上,这是我花费心血最大的一门学科。我明白,即使不喜欢,即使学起来很辛苦又收效甚微,我也必须尽最大努力学好数学,因为功利而又实际地讲,我需要那高考中占150分的科目成绩,送我进入理想的大学,获得自己想要的发展。下定了这样的决心,我便迈出了战胜偏科的第一步。

要真正战胜偏科,我们首先需要接纳这个不完美的自己,摆脱自卑感与畏惧心理。或许是由于虚荣心、自尊心的驱使,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隐藏自己的短处,展示自己的长处。在学习中,我们也常常会夸大自己的优势科目,刻意忽视弱势科目。这样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是在面对学习中的不平均情况时,这样是无济于事的,丝毫无法改变偏科的现状。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正视并接纳我们有些地方擅长、有些地方不太灵光的现实。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短处嘛,我们看到的那些好像科科超强、没有劣势的学术大牛们,成绩也不是完全平均分布的,他们也有自己头疼不已的弱科。只是他们在弱势科目上下了更大的功夫,使它们不至于太拖自己的后腿,再加上优势科目的强力弥补,总分便跃至人前。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了偏科问题的严峻性:一科瘸腿如果太严重,有时会导致全盘皆输。总结一下,总分高的学生各科分数分布大多是“一超多强”的局面,有至少一科很厉害,其他科目完全可以一般般,甚至可以有点差。但如果你有一个弱科,落魄到了永远垫底、惨不忍睹的境地,那么无论其他科目多么强势,怕是也救济不了这个“穷亲戚”喽!

因此,战胜偏科是非常必要的。下定了决心,我们还需要为自己设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对于数学,我的目标很明确:不必超过那些能力很强的同学,只要在平均分上下,争取高于平均分,就足够了。而这点,我还是有信心的。

想好了这些,我便可以说做好了战胜偏科的心理准备,接下来就该付诸实践了。要想让劣势科目赶上大部队的步伐,大前提便是给它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我在制订计划时有所侧重,把每天晚上6点到8点的思维黄金时间留给这最让人头痛却也最重要的数学。为了节约时间,其他科目作业的完成我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但数学作业我一定认认真真、不打折扣地做好。平时我不积攒不懂的问题,尽量多向身边数学好的同学讨教具体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即使自己认为很弱智、都有些不好意思问的问题,我也会硬着头皮请教他们,而他们也会耐心地给我讲解,邻座的小野和坐在我后面的小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不仅如此,我还成了数学老师办公室的常客。课堂上能问的问题,我当堂或者课间就尽量问明白,还有余下的便去登门拜访,这样可以不让问题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越滚越吓人。有了和老师交流的经历,我才发现,自己以前由于这一科学得不好而产生的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对老师会瞧不起自己的种种担心,真是误会了和蔼可亲的老师。实际情况是,当我开始找老师问问题时,老师会更多地认识到我对这一科目的重视,于是平时会更注意我的学习情况,耐心地进行针对性指导,在考砸时鼓励我,甚至在上课时也开始和我进行眼神交流,根据我的理解调整讲课进度。对于老师的关照,我不仅仅受宠若惊,更是备受鼓舞,铆足了劲要把数学搞上去。

有了这些努力,我的数学成绩慢慢好起来,一点点地接近平均分,然后稳定在平均分之上几分,有几次考试还会超常发挥冲进第一梯队。

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痛苦的,常常是我几个月的奋斗在一次失败的考试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让我怀疑这样的坚持是不是有价值,这样的努力是不是毫无意义,我是不是真的缺少数学细胞、注定无法学好数学。但痛苦过后,我依然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固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在第一时间有相应的回报,但是如果放弃拼搏,我注定失败,而我失败不起。即使跌倒了n次,我也要选择第n+1次爬起来,带着自己的决心、家人殷切的期盼和老师温暖的鼓励,继续向前奔跑。

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在高考中,我的数学分数超过了擅长的语文和英语,得了137分。虽然这个分数在班里并不是前几名,但我圆满地完成了给自己设定的“不求最好,只求不拖后腿”的目标,把这一门瘸腿科目变成了算得上自如的左膀右臂,帮助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战胜偏科这场持久战,我胜利了。现在在北大中文系就读的我终于不用再学习令人头疼的数学了,彻底摆脱了这块心病。但是回顾自己青葱的中学岁月,还对那段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数学“死磕”的经历记忆犹新。那些公式、定理,现在的我已经十有八九忘记了,但是那种奋斗的激情、不服输的劲头和父母、老师、同学在那段日子里给我的帮助与关怀,我却会一直记得,帮助我面对并努力改进这个不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