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教,养出好小孩》
连载七: 谦恭地等待孩子的成长 ——摘自《慢慢教,养出好小孩》
如果说做父母不是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那也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 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的工作。 与人有关的工作永远是最困难的,因为人心最敏感最柔嫩最复杂最多变。易受伤害,易被扭曲,乃至折断。 你要担承起一条生命,如同为一颗种子提供沃土。你能让种子破土而出吗?你在种子的胚芽里灌注了足够的真与善的因子吗?你有信念为幼苗营建一个适于生长的环境吗?你不光给予了他现在生存的条件,还赋予了抵抗未来风雨的能力与勇气吗?你有耐心谦恭地等待幼苗长成大树吗? 父母是人伦天职,一旦选择便无从推卸、躲避。身为成年人,我们要对自身所生活的、我们的孩子将继续生活的这个世界负起责任。当我们询问“这个世界会好吗”,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取决于我们现在如何去当父母。 这是人生至为重要的考验。完成这份答卷需要格外的勇气、韧劲与智慧,还需要自身不间断的成长。 我知道许多父母如我一样,尽了全力来爱自己的孩子。我知道我是怎样爱秋秋,由此我也懂得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怀有的深情。大多数父母尽力了,倾其所有地爱着孩子,父母之爱可歌可泣,值得崇敬——问题在于很多时候,我们爱的方式错了。我们没有学会如何去爱。 孩子是我们人生的延续,孩子就像自身的一部分,我们像爱自己一样爱着孩子——然而,其实我们也并没有学会如何爱自己。这是很大一部分问题的症结所在。 爱自己,意味着接纳自身的全部,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我。 爱自己,意味着赋予心灵以自由伸展的空间,张开怀抱去拥抱更多美好的事物。 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学会这样爱自己。我们连自身都没有接纳,又如何去接纳孩子?我们自身都没有面对真相的勇气,又如何教会孩子迎接命运的击打? 这是人活在世界上的难题。自身的存在就是难题。爱孩子意味着你要一边克服存在的难题一边去付出。 然而不管怎么困难,只要肯学习,愿反省,总是可以朝前走的。总是可以在生活的前进中逐渐学会如何去爱的。 不幸的是,不在少数的成年人心灵已经固化了。人心一旦僵化,就会停止成长。 许多成年人固执,僵硬。世俗的规则被奉为圭臬,表面上的优胜劣汰成为行动指南,陈腐的价值观念与方式方法,简直像水泥一样凝固在一些成年人的头脑中。他们以自身的钝感去铸造孩子,以自身的恐惧去窒息孩子,扭曲孩子的天性而不自知,扼杀成长中的无数可能反沾沾自喜。 这些水泥其实是外界浇筑进去的,而并非从自身滋生而来,但是在缺乏反省与怀疑的头脑里,在充满恐惧与慌张的心灵里,这些水泥硬块成为天经地义的存在。因为从不怀疑,他们失去了分辨力。因为自以为得计,他们将自己塑造成孩子面前的威权,不允许逾越一步。 成年人自己被浇铸了。 爱孩子,成年人就要先有把自己解构的过程。打碎头脑中那些水泥硬块,孩子的世界不需要它们。要宽容,宽泛,新的生命是有无限可能的,你不能只给他一种选择。 你不能强制孩子接受你的水泥,被再次浇铸。 改变孩子必须改变自己。这个理念已逐渐被愿意学习、有自我反省精神的父母所接受。 但改变是非常难做到的。 为什么?因为你是强势,不会愿意主动推翻自己的观念。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为你获得成功、被视为支柱的力量你断然不肯放弃掉,殊不知如果带进与小孩的相处中,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改变自己,意味着把固有的自我打碎重建。打碎自我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你的骄傲要放弃,你的位置要调整,你十分看重的,引以为豪的,自恃的东西,在与小孩相处过程中说不定是个无足轻重的东西,毫无意义的东西,那么你就要放弃掉,干干脆脆抛弃掉。 你自身也有地方是空白,是很薄弱的,你也得承认,承认自身无知无能的一面,然后重新来,跟小孩一起成长。 小孩来到人世,你陪着他,和他一起慢慢长大。你也不是教育者,你们一起长,相互琢磨探索。小孩子一点点长大,你也一点点探触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写下这样的句子: “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保全的。然而,人与人之间就是没有能如此温柔地相处。” 相信我,所有锥心悔恨,都存在于你没有与孩子温柔相处的瞬间。写这本书,是为了那些温柔的瞬间,也是为了悔恨的瞬间。我很好的爱过,愿意把这些经历与父母们分享。我也犯过错误,渴望以最大的诚实直面它们,如此我自己的人生才能朝前走,我也才能更加懂得爱,更好地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