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强迫孩子,不如激发他做事的热情

一个原本连26 个英文字母都不会写的初三女孩,后来获得了高中入学推荐,大塚老师竟然说“我什么都没做”。

“你不好好学习,妈妈会不高兴的。”“你还没你的同桌考得好呢!”父母的这些无心之语,竟成了孩子厌学的罪魁祸首?

“我家孩子只来上了您一节课,考试成绩就明显提高了!” 这一节课,大塚老师只用来帮助孩子产生“自信的错觉”。 

关注孩子的行为,不如关注他的感受 
青春期孩子身上有很多令父母感到头疼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学习。在这一章中,我主要想跟你探讨一下关于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我不想再学习了!” 
“我讨厌学习!为什么非要学习不可?” 
作为老师,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常会听到他们这样说。这是孩子对学习感到厌烦的时候,经常说的话。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我从没停止过思考。 
在和孩子实际接触的过程中,我想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并一一加以实践。在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了一些好的方法,并通过写书、举办演讲会、研讨会等形式,将“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分享给更多的父母。 
在和父母互动的过程中,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让孩子学习的方法”与“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不是一回事。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是父母的关注点不同。 
“让孩子学习”时,父母的注意力在哪里呢?是在“行动”上。也就是说,父母关注的焦点是孩子在做什么。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看孩子有没有在学习;与此对应,“激发孩子学习热情”时,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心情”“感受”。也就是说,父母关注的焦点是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感受到什么。简单地讲,就是看孩子想不想学习、是否喜欢学习。 
这两者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完全不同。 
想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最好不要勉强孩子学习。 
不管父母还是孩子,当受到别人强迫而做某件事情时,绝对不会有好心情。即使原本是自己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在不合适的时间里有人要求我们非做不可,我们也会对这件事产生厌恶心理。 
拿孩子的学习来说,父母越是督促孩子学习,他对学习的厌恶感就越强烈,学习热情就越低落。 
有些父母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想让孩子学习,结果却适得其反,原因就是父母的眼光只盯在了孩子的“行动”上,没有考虑孩子的心情和感受。 
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热心于教育的父母,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不理想;而放任不管的父母,孩子反倒会自主学习。这是因为,父母越重视教育,越容易认为学习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也就越会强迫孩子去学习。而强迫只能让孩子的厌恶感越来越强。虽然在当时看来有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强迫学习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积极作用。 
在考试前夕,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都已经坚持这么久了,如果这个时候松懈下来,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再加把劲!”在父母的督促之下,孩子可能会咬牙坚持到考试结束,但之后立刻就会对学习感到异常厌倦。这样的例子我遇到过好几个了。 
有的孩子原本非常爱学习,学习成绩也属于中上水平,可是却在考试后对我说:“我再也不想碰书本了!”这难道不令人感到惋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