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你就赢了》(连载一)

点击查看原图

01      学习—— 通往罗马的路千万条     攀登书山也能“抄近道”

 

  好成绩不一定是题海堆成的,掌握了“偷懒”的妙方,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轻松学习,事半功倍,并不是那么遥远。         我从来不是个“好学生”。这是我一直引以为傲的一点。   当老师、同学、父母眼中的“好学生”们勤奋专注、严肃认真、心无旁骛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时,我却总是嘻嘻哈哈、玩玩闹闹,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无论身边学习氛围怎样紧张,我也是吃喝玩乐样样不落下,就是不愿多花一点功夫在枯燥的学习上。学习那么无聊,那么烦,谁喜欢啊?   但,我这个不学无术的“坏学生”,却很离奇地有还拿得出手的成绩。这并不是因为我神通广大、天赋超群,而是得益于我的一个特点:懒。   有的同学要奇怪了:“哎,你懒,我也懒,怎么我越懒成绩越差,你越懒成绩就越好呢?”非也非也,此懒非彼懒也:我的懒可不是什么也不做、消极怠工的“懒”,而是为了省力省劲儿,凡事总找捷径、寻小路,来节省必要工作时间的“懒”。   正所谓“懒惰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我们都爱偷懒,就像爬山时坐缆车或抄近道一般稀松平常。那么面对学习这项躲不开的苦差事,何不也抄抄近道、偷偷懒呢?   偷懒偷出好成绩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两招必杀技,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学习玩乐两不误,成为旁人膜拜的“大神”级人物。   记得升入高中时,我是班里拖后腿的“大尾巴”,对于那些似乎毫不费力就能够掌握知识、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我只能酸酸地说一句:“聪明人就是不一样啊……”但是,几次偶然的机会,我“偷”来了不少优等生们的独门秘诀。   坐在我后面的阿鹏有着整齐精练的语文易错字词、成语积累本,考试前在所有人都抱着厚厚的卷子、复习资料焦头烂额的时候,阿鹏却只拎着这个小本子看,最后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有“四两拨千斤”的风范;   还有班长小野,总是在数学课上一心二用,抓紧老师讲他已经会做的题目的时间,研究自己不会的内容或是写作业,结果常常是一放学他便轻轻松松地打球、玩游戏去了,每每考试还能得到令人羡慕、嫉妒的成绩,留下一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背影;   ……   看着身边各有奇招的同学们,我不禁自愧不如。原来好成绩不一定是题海堆成的,掌握了“偷懒”的妙方,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轻松学习,事半功倍,并不是那么遥远。   心动不如行动!我赶紧着手优化了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现在来和你分享。这些小技巧虽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适用,但希望多多少少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首先,是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笔记。我平时便喜欢收集装帧精美的小物件,信纸、贴画、包装纸,花里胡哨地装了满满一抽屉,每一件我都拿起来就不舍得放下。这次我抓住自己这个心理,购置了一套精美简洁、质量上乘的笔记本,并在封面上写好了对应的科目名称。捧着赏心悦目的笔记本,是不是会有一种往上写字的欲望呢?在课上,我开始努力更加笔迹清晰、内容有条理地记笔记,尽量保持本子的整洁,因为我知道笔记最大的价值是用来复习,而如果自己写的东西乱七八糟,看着就闹心,记过一遍连翻看的欲望都没有,那么用了再精美的笔记本、记了再丰富的笔记,也只怕是“暴殄天物”,既浪费了纸张,又浪费了墨水。   其次,是复习和预习。这两项工作是非常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因为往往即使不复习,我们也能凑合着把作业做个八九不离十,即使上课之前不预习,我们上课也能凑合听个八九不离十,感觉不到太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复习和预习会占用一些时间,看起来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所以很多同学都懒得去做。但只要试过了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非常有效的,很值得我们去实践。   一天的课上下来,有时候头晕脑涨的,脑子里好像被塞下了好多知识,但是有些内容朦朦胧胧还没记牢,有些干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做作业,效率往往不太高。而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一天学习的知识,让我们写作业写得更快更轻松、顺畅,也更容易做对题,让我们的正确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自信。预习呢,则可以让我们在上课之前熟悉学习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那么第二天就可以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一来,在课堂上我们就能够比没有预习的同学吸收得更快。听课效率提高了,也能让我们体会到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   不过我认为,预习和复习的情况可以因人、因科目而异。每个科目对预习、复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语文预习,更多的是提前读读课文、看一看文言文的注释;数学则是理解一下要讲的公式概念,尝试着做一做习题;英语则是读课文和背单词。因人而异,指的是对每个同学而言,越是学得不扎实的科目越要做好每一项工作。就像我的数学,因为反应比较慢,所以上课时常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概念理解不好、例题听不懂。为了避免落下重要的知识点,我会及时预习,这样在课上就不会因为跟不上而自卑。同时下课后我也会及时复习,把没听懂的知识点和例题通过问同学或者问老师的方式解决掉,坚决不留知识漏洞。这两项工作对我的帮助实在是很大,让我在瘸腿的数学这科上没有落下太远,也让我有迎头赶上的基础。   再次,有侧重地学习。这也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制胜法宝。   高三时,为了保证复习质量,老师会发下铺天盖地的题目,文科生还稍微好一些,理科生需要解决的题目尤其多。记得每当遇到两三天的假期,老师们都会摆出一副自己是圣诞老人的架势,笑眯眯地对我们说:“我给你们带来了小长假的礼物哦,你们要认真对待……”然后,毫不留情地发下铺天盖地的白花花的卷子,让我们“享用”。换句话说,如果想把每个老师出的每一道题都做完做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又不至于把自己累垮,我开始有选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比如,对于我相对较弱的数学,每一次的作业我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而对于基础较扎实的英语,我深知学校的练习题并不能给我多大的提升,因此学校作业基本是不做的,而是自己通过看原版书籍、外国电影来提升能力。这样一来便可以减少做无用功,好钢都用在了刀刃上,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交流,尤其是与老师交流。   平时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以严肃甚至古板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挨过几次批评之后我们对老师更是会心生畏惧之情。这在我们学生之间,再正常不过了,毕竟老师这个身份很特殊,怎可能与我们像同学一样亲密无间?但是,其实老师并不可怕。再严厉的老师都有亲切温柔的一面,他们摆出一副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通常只是为了让我们能不打折扣地认真学习,是为了我们好。我们可以把老师视作朋友,在有不懂的问题时及时提出来向老师请教,在迷茫时也可以找老师谈心,解开心结,重新找到方向。   在学术问题上老师可以给的帮助自然不必说,在生活上,老师也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老师是“阅人无数”的过来人了,正所谓“流水的学生,铁打的老师”,一届又一届学生教过去,与你我相似的人、相似的境遇,他们已经不知道见过了多少。如何才能解决问题并且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老师们这些“看破红尘的旁观者”自然最具有发言权。而我也是到高三的后一个阶段才明白这个道理,在课堂上成了积极提问发言的活跃分子,课间便经常出现在老师身边,更是办公室的常客。   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我听到的是高屋建瓴的见解,学到的是屡试不爽的最佳方法,还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发现隐藏在错题中的知识漏洞,真的是好处多多。因此,与老师多交流,有事没事拿着本子去办公室转一圈,永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何乐而不为?   分享了这么多学习方法,不禁懊恼后知后觉的自己到了高三才发现它们的妙处。如果我能早些大彻大悟,把这些“大杀器”收入囊中的话,不知道要在学习上节约出多少吃喝玩乐、享受生活的时间,岂不妙哉?   用一个公式来总结吧:   好的学习方法=高的学习效率=短的学习时间+好成绩+更多玩乐的时间=父母的欣喜+老师的肯定+同学的羡慕。   这样只赚不亏的买卖,谁不乐意做呢?       每个牛人都是“蜗牛”         一切学习方法的基础、根本,就是勤奋,一切的成就,都必须要有相对应的付出才可能获得。      当今社会似乎弥漫着一股“秀”的风潮:美女模特秀身材、情侣夫妻秀恩爱、好学生秀成绩、大款秀财富……不过最热门的,也似乎最有意义的,当属各类成功人士在访谈节目上和各类自传中“秀经验”了。但是如果我们能练就透过“忽悠”看本质的能力,就会发现在花里胡哨的成功经验背后,总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在前面,我介绍了很多帮我们“有效偷懒”的学习方法,而其实,勤奋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换一句话说,勤奋是一切学习方法有用武之地的基础。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学习方法就如同炒菜的技法,这米呢,便是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学习就像做乘法一样,时间×技巧=成果,时间为0,那么技巧分值再高,成果也只能为0。   严重偏科的我一直当数学是我的一块心病,每每自己感觉已经付出了不少努力,却总是在考完试发卷时刻看着少得可怜的分数,备受打击。终于有一次,我按捺不住了,愤愤不平地抱着卷子去找老师,想知道我数学“百学不得其解”的真正原因,是不是我真的没有丝毫数学细胞?   因为平时很少找老师提问题,我费了不少周折找到数学老师办公室,敲门进入,却看到了班上数学成绩数一数二的小胡,正抱着厚如板砖的一本习题集和老师认真讨论着。小胡活泼可爱,平时笑眯眯的,是个人缘很好的小女生,经常也会和大家凑在一起聊明星、侃八卦,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书呆子。但是她的成绩却非常好,尤其是数学,有时能在课堂上解决令老师也十分困惑的难题,赢得满堂彩。成绩平平的我一直觉得她八成是聪颖过人,才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学懂我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的数学吧!怎么,她竟然也有不懂的问题要请教老师?   我恭恭敬敬地站在老师旁边一看,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小胡捧着的习题集,老师并没有要求我们做,但她的书上写得密密麻麻、花里胡哨,页脚都卷得不成样子了,一看就是认真做过好几遍了的样子。我忙不甘示弱地试图在脑海中搜索关于我的习题集的记忆,只晓得这本书发下来之后就不知道被我扔到哪里去了,擦去扉页上的姓名和封皮上落的灰尘,还可以在书店里卖个好价钱。   我捧着低分的卷子,一腔愤愤不平烟消云散,感觉不好意思起来。顿时明白,什么叫差距?这就叫差距!原来优秀的小胡并不是如我所想,凭着聪明劲儿悠悠闲闲地就取得了好成绩,而是这么勤奋用功,她不优秀,谁优秀?再看看我,本来知识学得就不扎实,除了老师布置的硬性作业之外,又懒得再做其他努力,又有什么资格说:“我已经很努力了,怎么还学不好?”   那天起,我慢慢发现身边的优等生都和小胡有大致相似的勤奋:艺儿的作文写得行云流水,既引人入胜又内涵丰富,从来不必绞尽脑汁,其实这份娴熟源自她从小广泛深厚的阅读积累,即使学习紧张,她也一定挤出时间来看书;小陈的英语更是好似入了神仙境界,从不见他费力背课文、记单词、做一本又一本的阅读完型书,但每次考试都稳坐前几把交椅,其实这份自如与他高一一年为了备战托福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进行高难度的英语练习脱不了干系,据说一个假期过去他连眼镜都加厚了半毫米;乐乐的文综让人望尘莫及,平日和大家嬉笑打闹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但是要背的内容他能精确到第几行第几个词地复述出来,他总吹牛说自己记忆力好,其实这种熟悉是他考前书不离手、文综不离口的努力换来的……那些我们以为是仅仅凭着天赋便轻轻松松地脱颖而出的人,其实都很勤奋好学,每一分成绩都是汗水浇筑而成的。   是啊,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聪明人要勤奋,需要通过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笨人更要勤奋,需要付出更多辛苦,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人生。成功了我们要勤奋,因为成果需要通过不断的拼搏去保持,去实现新的超越;失败了更要勤奋,因为眼前的困难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克服、突破。即使一时间没有显著的成就,勤奋的努力也一定不会白费,因为凡事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每一天的勤奋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能力上的收获,还有意志品质上的锻炼。这些,都是不能拿“是否已经成功”这个标准去衡量的。   我明白了,偷懒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给学习以足够的时间和关照,注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我下决心做一只不怕苦的“蜗牛”。   我开始每天在学校上晚自习,不打折扣地完成作业,再有针对性地做补充练习,之后披星戴月却满心充实地回家。周末和假期,我也一改“一觉睡到自然醒”、一天从中午开始的老习惯,每天挣扎着抵制被窝的诱惑,8点起床到图书馆或是自习室报到,安顿下来一学就是一个上午。简单的午饭后,继续奋斗直到晚上回家。平时呢,我尽量少上网、少和同学闲扯,而是抓紧本来就不多的时间多看看书、多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这样做收效自然是缓慢却显著的,我几科的成绩都慢慢上升了,连数学这个瘸腿科目也终于稳定下来。   后来,当有人问起我该怎么学习时,我总能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一番,林林总总列出好多学习的技巧方法,但我也不会忘记,一切学习方法的基础、根本,就是勤奋,一切的成就,都必须要有相对应的付出才可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