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课

妈妈课(好妈妈是怎样炼成的智慧之道,毕淑敏温暖推荐!风靡亚洲、热度指数远超《秘密》、《乔布斯传》的幸福家教指南,购买此书有参加 “妈妈团”赴韩国交流的宝贵机会,并有多重好礼等您拿!)

点击查看原图

书名:妈妈课

作 者:智光 著  

译者:孙贽         

出 版 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编辑推荐

“我的教子故事”全国火热征集

分享心得,传递爱和喜悦

妈妈们每天奔忙于公司和家庭之间,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妈妈最苦恼的事情,虽然“隔代教育”可以缓解妈妈们的辛苦,但与此同时,您是否遭遇到以下困惑:

您的耐心与孩子的抵触,面临孩子青春叛逆期带来的紧张关系

孩子已经很努力,父母也很辛苦,却依然换不来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

既希望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又不愿放手任其做决定,陷入两难境地

爸爸妈妈跟爷爷奶奶的观念差异,导致孩子的教育方法达不成共识

……

也许,您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这些,看完本书,您一定对此深有感触。我们邀请您用自己的家庭教育经历,写下您的教子故事,谈谈您的“妈妈之道”,和大家一起分享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和快乐。您的慷慨分享,将带给其他妈妈不一样的启发!

参与方式:把您的故事发送至mamakestory@126.com,邮件主题必须注明“我的教子故事”,并在邮件中留下您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同时您可以关注我们新浪官方微博@中国城市出版社 @双螺旋文化,随时了解活动信息。

内容要求:分享您的育儿教子故事,字数要求为五百字以上,我们将选出温暖感人、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故事。

活动奖励:

特等奖:6名    奖品:组建“妈妈团”,赴韩国交流

一等奖:10名   奖品:价值500元的精美图书

二等奖:20名   奖品:价值300元的精美图书

三等奖:30名   奖品:价值100元的精美图书

活动时间截止为2013年9月15日,最终解释权归出版方所有。  

(备注:寄送礼品的费用由活动主办方支付)

◆横扫韩国五大畅销书榜No.1,风靡亚洲的家教经典,一本让天下妈妈感叹“相见恨晚”的幸福指南

◆毕淑敏、《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主编王珺温暖推荐

◆韩国最受欢迎人生导师阐释培养幸福孩子的智慧

◆出版即荣登韩国Yes24等五大网络书店畅销榜第1名,上市仅6天,卖断3次

◆百万妈妈倾心热捧,一年之内大卖超2800000册,持续畅销

◆在韩国最大网上书店Yes24销售热度指数远超《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乔布斯传》等热门书

◆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跨越国别不谋而合的家教智慧,更为抚慰父母当下心灵困惑

◆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热门书!继畅销书《第56好教室的奇迹》后,中国城市出版社图书事业部倾力打造的又一超级畅销家教图书,持续引领教育图书新风潮

◆妈妈幸福了,孩子才会幸福!成为内心平和、充满智慧的妈妈,从这一课起

★建议天下所有愿意为孩子成长呕心沥血的人们,展读此书,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懵懂的家长升华为真正的父母。 ——著名作家 毕淑敏

内容推荐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礼物”,本书将是妈妈最好的“福音书”。

培养和教育孩子也本应该是一件十分快乐幸福的事,但为何越来越多的父母,却视其为异常辛苦、备受煎熬的苦活?

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成绩不好,升学不理想等,像这样因孩子教育问题伤神、诉苦的妈妈不在少数。尤其很多妈妈会问:孩子有这样那样多的缺点,要怎样去纠正呢?

面对父母,尤其是妈妈教育孩子遇到的种种现实困惑,智光直指人心,洞彻世事,将精妙的智慧,完美地融入到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家教理念和原则,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切实可行的操作技巧,提供广大苦苦寻觅良方的妈妈,一条有章可循的康庄大道。

没有能赢过子女的父母,告诉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和孩子沟通;三种爱的语言:无私的爱,守护的爱,冷静的爱,让妈妈智慧地对待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微妙需求;树人先树己,父母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孩子品格培养,父母的模范作用,将会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孩子,妈妈是最伟大的神,但不是身为女人,而是身为妈妈而活!作者在书中随处可见的真知灼见,汇聚成滋润心田的甘泉,让天下父母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培养出自觉、自强、独立、乐观的孩子,更能同时收获幸福和成功!

妈妈幸福了,孩子才会幸福!

成为内心平和、充满智慧的妈妈,从这一课开始!

媒体评论

智光大师没有子嗣,又是男性,他给妈妈们的教诲,让人格外好奇并期待。他提醒妈妈们仅有爱的本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完整的关于爱的智慧。要将无私之爱化作更为理智和精彩的守护之爱与冷静之爱。慈悲的智光大师并不总是和颜悦色,时有严厉犀利之词,鞭挞了种种“母爱”光环之下的荒谬误区。建议天下所有愿意为孩子成长呕心沥血的人们,展读此书,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懵懂的家长升华为真正的父母。

——著名作家 毕淑敏

母亲与爱,仿佛天然地联系在一起,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在她的词典里,就多了一个重要的义项:亲子之爱。然而,怎样爱孩子?给孩子什么样的爱?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题目,换句话说,并非做了母亲就懂得爱孩子。

所以,许多母亲都会有困惑彷徨、郁闷苦恼的时刻,当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甚至开始怀疑孩子、怀疑对孩子的爱。

智光大师的《妈妈课》是一本让焦躁的心回归平静的书。

让身为人母的我重新思考教育孩子的立场与方法,也对自身有了一次深刻的省思。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主编 王 珺

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看智光大师的书,心会慢慢沉淀下来,这和宗教信仰无关。平和的心态很重要,我觉得这和中国的“知足常乐”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不奢求,不抱不切合实际的奢望,从孩子的现实情况出发,不拔苗助长,不盲目攀比,不用成功的标准要求孩子,那么不论是孩子和家长,都会轻松快乐,亲子关系也会很和谐。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付出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是对人生的修正和补充,也是我们修身养性自我完善的过程。这过程是艰辛的,也是甜蜜的,这过程是上天注定的我们和孩子的缘分,我们要好好珍惜!让我们把它当成一种修行吧,在修行中教育孩子,升华自己!

——《少年智力开发报》 李 芳

《妈妈课》是一本能帮助妈妈更自信、更优雅地养育孩子的实用指南。它让我们懂得幸福的第一步就是“珍惜我们眼前拥有的幸福,让孩子在信任中成长”。从认识到自己有多幸福开始,相信按照书中的方法努力去做,幸福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和孩子了,助你早日踏上实现幸福之途。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师 王艳玲

序言 

是女人,更是妈妈

孩子幼时甜美的笑容,蹒跚学步的姿态,逗人开怀大笑的样子,很是惹人喜爱。但是,长大后又是怎样呢?慢慢地变得叛逆,似乎生来就是为了让父母操心。结婚生子是为了获得幸福,但婚姻和子女往往会逐渐变成痛苦的根源。

父母无法战胜子女

父母与子女间的对话如果变成大声的争吵,长时间地争辩孰是孰非的问题,最终的赢家会是谁呢?

“没有能赢过子女的父母!”此话乃真理也。

赢得争吵的方法当然有,若想赢,父母必须对子女忍痛割爱。但子女清楚地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难以割舍,所以父母很难赢过子女。

大约四岁时,孩子便开始表现出叛逆,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好好吃饭。饭桌上,孩子突然扔下筷子走人,妈妈就不得不拿着碗一直追着他跑。

上初中的孩子若不吃饭,父母也不会心疼。这时候,子女以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和父母作对,父母为了找孩子而四处奔波。

20岁以后,如果父母限制孩子出门,孩子就有可能以死来威胁父母,最终任何父母都会输给子女。

相反,我不曾为人父母,反而认为教育孩子的方法很简单。如果孩子不吃饭,就马上收拾碗筷,直到他求着要饭吃的时候再给他吃。这样孩子就可以改掉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如果要离家出走,那就让他出去,锁上大门不让他轻易回家。这样,离家出走的坏习惯也很容易改掉。但是,父母对孩子都是软心肠,无法做到这些,这就是父母的弱点。

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要有跟子女斗争到底的想法。

当然,也不是说让子女肆意妄为。如果孩子很固执,那就听听孩子的想法,并尽快作决定,是顺着子女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拖下去的结局必然是父母认输。

和子女沟通时,要么尽快作决定,要么就放弃认输,否则,只会浪费时间,让自己生气,并且怨恨子女。父母怨恨子女比被子女怨恨要痛苦得多,因此,如果父母和子女之间产生矛盾,最后受伤的必然都是父母。

孩子跟什么学什么

尽管输给子女,但父母还是会为子女操心。“孩子不听话,不学习,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像这样为孩子伤神、痛苦的父母不在少数。也有很多父母问我:“孩子有这么多的缺点,要怎样去纠正呢?”

我会告诉他们:“请父母先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吧!”

父母一味地抱怨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却从不考虑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当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要想找到问题的根源,就必须先从父母与子女间的因缘关系说起。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孩子出生时就继承了父母的基因,从表面上看某些地方像爸爸,而某些地方则更像妈妈。但是从身体的整体构成来看,与其父母双方的相似度应该是一样的。

但是,父母双方原本都没有的特征偶尔也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因为基因中的某些隐性基因可能会遗传给子女,并显现出来。

那么,子女只会和给予其遗传基因的父母相像吗?如果在医院被抱错,十年后,孩子的思维或行为会像亲生父母,还是像养父母呢?答案当然是会像养父母。尽管没有遗传基因,但是饮食习惯、思考方式、说话习惯等都会像养父母。所以,“妈妈”这个词虽有“生母”的意思,但更准确地讲,应该被解释为“抚养人”。

孩子的外貌因为遗传,会像亲生父母,但是其行为和思考方式基本和抚养者相似。如果孩子由奶奶抚养长大,那么孩子的性格特征则会像奶奶,尽管唤作“奶奶”,其实可以称为“妈妈”;保姆将孩子带大,尽管被称为“保姆”,但实际上就是妈妈。

如果孩子有不良行为,那一定是受到了抚养人的影响。其实孩子本身并不是刻意地学习模仿,但是耳濡目染后,就会在特定的场合表现出来。不良行为有时会在幼儿时期出现,但大部分会在青春期突然出现。这时,父母往往会归咎于“青春期的叛逆”、“交友不善”等客观原因。

实际上,不良行为的种子早就埋下了。被埋起来的种子在环境变化、交友不善或与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便会生根发芽。那么种子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准确地说,幼儿时期的错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而是受父母,尤其是妈妈的影响形成的。以此为始,孩子一天天成长才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性格。

所以,如果觉得孩子似乎变成了自己的冤家,不再可爱乖巧时,那么应该很快认识到是父母——尤其是妈妈埋下的不良种子,造成了这一后果。如今,父母总把子女当作炫耀的“物品”,希望子女漂亮、健康、成绩优秀、听话、懂事。很多父母给孩子穿好的、吃好的,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送孩子到国外留学,认为这样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这种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爱,而不是这些优越的外在条件。相反,不管物质条件有多好,如果感觉不到父母关爱的温暖,孩子对自己、甚至整个社会都会失去积极的态度。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去爱子女呢?

在孩子降临之前,父母必须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当让孩子在夫妻相爱、家庭和睦的环境下降临。如果孩子降生时夫妻不和,将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妈妈的状态对娇弱的胎儿有很大的影响,妈妈焦躁不安、愤怒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胎儿,并且会延续到他长大成人。

如果想把孩子抚养为心智健全的人,那么父母应该内心平静,这一点与物质条件的丰富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还没有做好和另外一个人一起生活的准备,那么就不要结婚。即使真的很想结婚,结婚后也最好先不要生小孩。如果决定生小孩,那么就必须为即将降临的孩子而努力,让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如果做不到,那就买个玩具,或者养只宠物。或许有人会问:“别人一样是生孩子,为什么偏偏惟独我会变得痛苦呢?”

女人生完小孩后,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脆弱了,否则就无法好好抚养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刺激,情绪就摇摆不定,因为不能如愿以偿就发脾气,如果用这样的心态抚养孩子,孩子就会变成不安、易怒的人。

想让孩子内心平和、健康幸福地成长,那么妈妈首先应该找到心灵的重心,不应该再摇摆不定,而要用一颗坚定的心守护孩子。这样,孩子才会紧紧地依偎着妈妈,健康地成长。

如果因为丈夫不理解自己的心情,而感到厌烦,那该怎么办呢?妈妈心情不好,孩子也会变得不安,所以妈妈应该相信丈夫,保持愉悦的心情。

孩子小时候的错不是自身造成的,而是受父母——

如果妈妈因为经济拮据而有心理负担,也很难让自己内心平静。这个时候,妈妈更不能忧虑烦躁,而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简单朴素地生活,并且轻轻地抚摩胎儿,不让他产生畏惧心理。

不管何时何地,保护孩子都是妈妈的天职。对于孩子,妈妈的角色不单纯是母亲,还是保护他的神,是他的全世界。

回想自己的孩童时期,便会了解父母应该是怎样的角色。因为爱的缺失,父母曾经给自己造成的伤害,至今想来内心仍然隐隐作痛。如果父母不先反思自己,而是固执地认为是孩子的问题,那么必然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结婚后本应该与对方和睦相处,但却肆无忌惮地发脾气;孩子出生后本该全力保护孩子,但却依然为所欲为,这一切都会有因缘果报。与人相处时,若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就不知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在所有人与人的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最为亲密,但父母却常常会亲手破坏这美好的因缘。

责怪孩子是冤家之前,请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是否有一颗真正爱子女的心。如果没有,那么无论怎样付出,都会增加孩子的痛苦。父母的爱再深,如果方式不对,在子女看来也不全是爱,反而会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妈妈如果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就会抱怨说:“我这么爱你们,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你们怎么能这个样子呢!”

只有真正意识到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自己时,妈妈才会找到解决的方法,成为一位合格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