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女儿》有一种渴望,静水深流,却全然渗透在我们的生命中

点击查看原图

      

作者: 【荷】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 编绘  施辉业 小转铃 译

开本: 16开  

装帧: 精装

定价: 25.80元

出版时间: 2013年1月 

 

* 有一种渴望,静水深流,却全然渗透在我们的生命中……

*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父与女》改编绘本。

* 简体中文版独家收录作者素描草图、分镜头脚本等珍贵资料。

* 作者寄语中国读者,亲述动画和绘本创作过程。

内容简介

      父女俩骑车穿过圩田。他们在堤坝上告别。父亲坐上一条小船,朝着大海的尽头缓缓划去。小女孩一直等他回来。时光一年一年地流逝,女孩的一生犹如一部电影展开着,生活给予她很多,只是父亲没有回来。已到暮年的女孩又来到堤坝上,海水退尽处,长满芦苇。她走下堤坝,寻到一处开阔之地,一条小船半埋在泥里,就是那儿了,她躺下去……突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女孩的生命在回溯中前行,父亲在前方向她张开双臂。

      这本书是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根据他创作的动画短片《父与女》改编而成的。该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大奖等诸多奖项,并入选荷兰最佳影片汇编。

点击查看原图

父女行车,穿彼大泽。

高坝之上,依依别孺。

孤帆远引,遽失我父。

徘徊终日,幻海难徂。

 

日月周行。父何不反?

韶华如夏,儿女成行。

生年有穷,云发如霜。

愿归父怀,何年能尝。

 

                         ——小转铃

 

作者介绍

点击查看原图

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Michael Dudok de Wit),1953年出生于荷兰,著名漫画家、插画家、动画导演。他起初在瑞士学习版画,后定居英国伦敦,开始为电视、电影和广告制作动画并屡获奖项。1994年创作的动画短片《和尚与飞鱼》使他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法国凯撒奖、欧洲金动画奖等众多奖项。2001年又凭借《父与女》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和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评委会大奖等多项大奖。绘本《父亲和女儿》即改编自这部动画。迈克尔对东方的书法和水墨画十分欣赏,其作品深受中国和日本艺术影响,水墨的使用成为其标志性风格。

 

致中国的读者朋友们(节选)

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

《父亲和女儿》这本书能在中国出版,我很高兴也倍感荣幸。多年来我深受中国美术和诗学影响,从中汲取了不少灵感,比如对四季和自然的细腻感知、对静止瞬间的体悟,尤其在视觉艺术方面,中国水墨画简约至极的线条风格,以及周围留白空间所散发出的生命力,都令我倾心不已。

有关这部作品,我很愿意和中国的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些创作体会。在酝酿故事主题之初,我自问最想表现的是什么,很快就有了答案:渴望,深沉的、绵延不绝的渴望。虽然渴望是一种痛苦的情感,但在我看来,它又是极其美丽的。然后我想到可以用女儿思念离去的父亲这样一个故事,来表现这种渴望。虽然用儿子对父母的思念也可以,但我隐约觉得有关女儿的构想更加动人。

…… 

点击查看原图 

趁生命还在

杨 政

      这本书,在它还没有中文版本时,我就已经看过了。我看到的,是获得200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同名动画。当第一段画面出现在眼前,当孩子久久望着天边的晚霞,我的泪,就禁止不住了。

      我相信,每一个看懂这部作品的人,曾经被亲情包裹的人,都会被它击中。看完,我做出了辞职回家的决定。

      我最初看到这部动画,那是2010年初。当时,我因为两地分居,不能每天都看到女儿。而女儿,几乎是每一天,都会在电话里和我说: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想你想的不得了啦!或许,是女儿最能激起父亲的柔情,听到女儿稚嫩的声音,我的心,总是一阵一阵地痛。不得不说,父亲和女儿的分离,是当时最让我牵挂和揪心的一件事情。

       那一天,那一刻,动画里那个等爸爸回来的女孩,仿佛就是我的女孩……只是,作品中女孩的爸爸已经永远地走远了,而我还在……

       那天,我一遍一遍地看影片,犹如现在一遍一遍地看绘本,徘徊在画面中,任泪水充盈眼眶。

       2010年秋,我的一个好朋友患了癌症。她没有孩子,每天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见到我,她说:“你多好啊,有儿有女,多多地拿出时间,陪伴他们吧……”2011年2月,我去医院看她,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她,报告她我已经辞职了。她回答:“如果是我,也会这样做。可惜,不知道老天还会再给我多少时间,让我还可以看到白发的父母……”

      《父亲与女儿》这本书,让我们手抚淡淡的水墨晕染纸张,感受画面那淡淡的忧伤——有些温热、有些凄凉。区区30几个画面,就让人体味到了生命、生长、死亡、轮回、亲情、宿命,这些人类从开始有智慧以来,就面临的纠葛。同时,我们琢磨作者的表现和想法,努力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作者为什么,把大海作为归去的地方?父女俩的自行车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父亲的自行车在前几个画面中有,后来就消失了?……那一只像精灵一般的反嘴鹬鸟,又象征着什么?

      有些作品就是这样,尤其是画面作为叙述和表达主体的绘本,耐人琢磨。或者是文字太短、画面太少,作者在图画里藏着太多的东西。你似乎感觉到了,却又说不清楚。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你感觉到了作者想表达的核心意思——那就是,父亲永远会在他的女儿心中的占据一个位置,父亲这个角色,是女孩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个!

这是一个孩子,对父亲的呼唤。

      2012年11月初,我和6岁的女儿一起看这个作品。这个时候,已经是我辞职在家陪伴孩子的第21个月了,我们一起读了数百本绘本书。在手风琴和钢琴那悠长的旋律中。看完,女儿抱着我的脖子,哭着说:爸爸,我不想让你走……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或者应该“浪费”在路上,或者,应该“消磨”于儿女情长?

 点击查看原图

倾心交谈

半未匀

      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的,未来心不可得。这些“不可得”,指示着心念的起落处。它空空荡荡,了无边际,却常以“有无相生”的方式显现出来。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父与女》的创作者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深受东方哲学和艺术影响,尤其对中国的书法和水墨画情有独钟,他这部作品虽是用铅笔和炭笔画成,却具足中国画的神韵。极简的线条,剪影式造型,开阔的自然环境,大面积留白,伴随着圆舞曲的旋律,将观者的情感裹挟着,与故事中的女孩一起经历寒暑更替、沧海桑田、生命轮转。当时间的车轮停止转动,老妇人的生命一面回溯一面前行,昔日的女孩重又回到父亲的怀抱,过往的思念、现时的牵挂、未来的盼望,顷刻间化为乌有,这究竟的“不可得”打破了生死的界限,唤起心灵最深处的温暖。

     《父亲和女儿》这本书,是作者根据他的动画短片改编成的绘本。作者说,他从中国的美术和诗学中汲取了不少灵感,包括对季节和自然的细腻感知,以及对静止瞬间的体悟。相对于动画来说,绘本直接、静态的视觉语言,更容易展现故事中意境悠远的自然与瞬间之美。任意翻开一页,你都会被画面上散发出的大小、虚实、有无、动静之间的生命力所吸引。当穿越圩田的小路上出现父女俩骑车经过的身影,当父亲划着小船消失在大海的尽头,当晚霞消散在天边,当月色点亮夜空,当经年累月的目光一次次落向无尽的远方,当秋叶在风中摇动,当水鸟伫立在滩涂上,小船半埋在泥里,云朵在天空中静静地飘浮,这一切虚空中的有形,仿佛都是女孩情感的化现。而那悄无声息、无边无际的——田野、海洋、天空、夜色、远方——目送过多少匆匆过客,又寄托着何等深沉的思念和渴望?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除了图画以外,作者在将动画改编成绘本的过程中加入的文字,也采取了以景叙事、寓情于景的方式,含蓄蕴藉,诗味隽永,比如下面两小段:

      “夏去冬来,几易寒暑。光阴飞逝,树木亭亭。”

      “堤坝仍在,海水却已退去。水鸟栖息于滩涂之上。”

点击查看原图

      高坝、树、倚车伫立的女孩——这两段文字所在的画面,处所相同,人物相同,在自然环境的烘托映衬下,寥寥数言,却将青春与暮年不同的人生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关作品的主题,生老病死、分离与重逢,每个人都在独自经历和体验着,我们凭着自己的经验,在心中勾勒它们的样貌。这部作品最可贵的特质,就是无论图画还是文字都为读者留下广阔的空间,置身其中,读者很容易成为作者,我们虽难以跳脱过去、现在、未来的牵绊,可是不要紧,就任凭情感恣意地流淌,如同我们深信这故事的结局,在某个奇妙的瞬间,它终能找到释放的出口。

      作者说,他的作品努力做到纯净、简单,并具有超越时间的精神特质,它并不袒露在众人面前,而更多是给那些想要看见的人。对于想看到娱乐的人是一种娱乐,对于那些想见到更多美好的精神特质的人,它也能显现出来。没有说教,也不以直接的方式与宗教相连。正是这种努力,使他准确把握了东方美学的基本质素,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轻盈、飘逸的精神气质。

      衷心地希望这本书,能延续与中国文化的缘分,和更多读者见面,让我们一起去那言语去不到的地方,倾心交谈。

 

 点击查看原图

《父亲和女儿》故事分享活动连接:http://www.tuzipo.com/post-1033.html

更多海豚出版社绘本:

《派乐的新意》:http://www.tuzipo.com/post-1006.html

“我知道”动物宝宝认知系列:http://www.tuzipo.com/post-513.html

“小猫咪的四季歌”系列:http://www.tuzipo.com/post-514.html

“让想象飞”系列:http://www.tuzipo.com/post-280.html

“美丽成长”生命科普绘本系列:http://www.tuzipo.com/post-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