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父母读懂幼儿心》

《帮父母读懂幼儿心:儿童心理解读与教养行为引导(0-3岁)》 图书基本信息

点击查看原图

分类:家教育儿

书名:帮父母读懂幼儿心:儿童心理解读与教养行为引导(0-3岁)

作者: 鲁杰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权威专家点睛家教秘密,助力父母突破育儿困境   88个家教育儿实例,33个育儿新概念   父母的第一本智慧教养书      怎么才能让孩子听话?孩子敏感胆怯爱哭怎么办?孩子特别争强好胜、爱发脾气、任性又是怎么回事?父母真的懂得这些行为背后的幼儿心吗?成功教养的第一步究竟是什么?   《帮父母读懂幼儿心》这套书集结了0-6岁幼儿的各种行为和心理表现,以朴素的语言对儿童心里行为进行了条分缕析,告诉父母怎样才是最佳的教养方法。 作者简介

  鲁杰,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幼吾幼儿童心理教育中心主任,儿童心理专家,家庭教育专家。承担国家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内容涉及儿童行为问题、素质拓展、创造力培养、智力测评及家庭教育方式等多方面。   在国内幼儿园和学校为家长进行义务家庭教育讲座上千场,接待家长咨询近万人次。曾多次出席中央少儿成长在线,中央电视台宝贝一家亲、中央教育电视台伴随成长及北京八台妈妈宝宝专家咨询电视节目,是新浪网亲子中心、中国儿童思维网等多个大型网站的在线育儿专家。   个人创作翻译早教及儿童心理文章、书籍百万字以上。主要著作有《一百个天才少年的成长启示录》、《聪明宝宝》、《健康宝宝》、《个性优化与人才发展》、《笑对孩子的恼人行为》等等。 适合读者群      0-6岁孩子的父母 图书特点 1.育儿专家支招,“权威专家点睛家教秘密,助力父母突破育儿困境”。 2.智慧教养,以“父母的第一本智慧教养书”帮助父母迅速成长。 3.育儿新概念,“88个家教育儿实例,33个育儿新概念” 更新育儿概念。

 

内容节选

 让小“蘑菇”更有效率 龙龙在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最让妈妈头疼的事就是磨蹭。他脾气本身就温和,说话做事都慢吞吞的,经常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关电视慢,收拾玩具慢,穿衣吃饭、刷牙都特别慢,有时他爸爸照顾时被他弄烦了,就大声严厉训斥他几句,他才咧着嘴行动一点,出了门才哭出来,连表达委屈都比别人慢几拍。 仔细分析,除了龙龙本身就有的慢性子外,他在幼儿园已经一整天了,一定是感到身心特别受拘束,因此,回到家之后特别需要放松一下,特别想在爸爸妈妈跟前耍耍赖,好让紧张的神经得到缓解;而反观自身,妈妈发现自己是自由与爱的教育过多,过于平和,甚至有些慈祥到老年化,使得孩子心理缺少活性,自我约束不强。 当妈妈意识到主要的原因在自身时,就更同情龙龙的“磨蹭”,感觉主要原因不是在于他先天的粘液质气质和故意耍赖,而是妈妈没有特别尽职尽责地培养好他的行为习惯。 此后,妈妈每次对他提出收拾玩具、关电视、刷牙、睡觉等要求时,都尽量把语气放得活跃一些,让他跟妈妈比赛,或全家三个人一起比赛,妈妈发现他越来越兴致盎然,做事的速度快了许多。如果实在不适合比赛,妈妈都会在此之前看着他的眼睛亲切而坚定地跟他约定好,然后再提前半小时温和有力地提醒孩子三到五次,如果到了说好的最后一次他再磨蹭或找借口,妈妈的态度就变得平静而略微严肃,将他手里玩的东西取走,或亲自关掉电视。最初一两次他也很委屈,嘴瘪着要哭,可妈妈很平静地走开,忍着自己对他泛起的过度同情,他也忍受着改变习惯的不适。时间不长,磨蹭的毛病就得到了很大改善。

早期过度干预不是早期教育 当代父母格外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在早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目的是为促进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培养优良的行为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形成良好个性与社会性。因此,父母越早注重早期教育就越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意识到当代广大父母的需求,很多人感到其中商机无限,于是,数不清的儿童早期潜能开发的教育机构也应运而生。据国外一项调查发现,没有一种投资比投资儿童大脑开发更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每一个教育机构提供的产品、课程活动及服务,都会尽力先树立一套与产品及服务密切相关的理论做基础,并以讲座、宣传单、文章及书籍包括广告的方式向父母们进行宣讲,更使得儿童早期教育概念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早期教育机构通用的理念为:21世纪将是人才竞争的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下一代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聪明的大脑和卓越的社会适应能力;儿童时期,青少年早期,是孩子行为习惯、个性、智力发展极为迅速又极其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发展的好坏,对于儿童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父母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和课外教育,要让孩子在人生的早期就起步快跑,赢在起跑线上。 受到这些理论宣传的影响,同时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父母及孩子先后开始报各种早教班、补习班,父母们既困惑又无奈,无论怎样坚持,到最后都会对孩子开始进行早期干预,即让孩子多学东西。幼儿是学画画、围棋、弹琴、舞蹈、体育、武术、英语,甚至提前学习拼音、生字、数学,而中小学生的父母则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并选择让孩子学一些特长,日常在家催促孩子写作业。孩子则表现为抵触情绪日渐严重,意志消沉,对学习懈怠,对游戏酷爱着迷;父母则长期焦虑,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无数父母与孩子都感到无论是做为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很疲惫不堪甚至亲子间冲突频发,既影响亲情又耗费金钱,更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之所以孩子不愿意学,并且因为学习而亲子冲突越发严重,实际上,就是父母让孩子提早学习的知识内容,孩子提前学习时所采用的方式,都不很符合孩子们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父母的做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孩子不快乐,所以不愿配合。

早期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终生发展 父母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通常容易进入一个误区:今天学习就能看到今天的成果,如多学了几个生字和英语单词或会做更多的数学题了,现在学习是为了上学时不但能跟得上,而且提前学习会使孩子的成绩更突出更优秀。事实上,透视早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在早期中所受的教育及影响,使他在生命全程内都能有强劲活性的发展势头和潜力,而不是带来诸多隐患和留下成长漏洞。 心理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孩子从出生起,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时期最敏感也是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即在哪一期间,孩子发展哪些能力的势头更突出,目前对此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比如关键期理论就提出:三岁以前是孩子的口头语言敏感期,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以免贻误孩子的语言能力;三四岁则到了秩序敏感期,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没有熟悉的秩序,就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智能也就无从逐步建构;幼儿期间还是信任他人、自主意识、好奇心与想象力、感官动作、社会规范敏感期。 种子的力量是无穷的,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孩子的生命动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发展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类事物和锻炼这项能力,即使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也很难弥补在敏感期的损失。 对于幼儿,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训练,包括感知觉动作、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此外,还要通过亲子互动、日常游戏、人际交往等方式来塑造儿童性格、调适儿童情绪、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小小外交家 妈妈每次带女儿薇薇去朋友家做客时,最发愁的就是薇薇不适应新环境,总躲在妈妈的身后或腿下,让女儿叫“叔叔阿姨好”,薇薇就是不肯张口,很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妈妈很希望女儿如大家闺秀那样落落大方,在别人家里自然放松地度过快乐的聚会时光。 而奇奇的父母也为儿子焦虑,奇奇和薇薇的外交风格却刚好相反,这个男孩子只要一到别人家里,就能一下子融入新环境,和所有的人都能侃侃而谈,大人在说话时经常插话,还经常把爸爸妈妈的缺点突出地大声指出来,搞得父母经常脸红。此外,奇奇一边说着,在沙发上茶几下上窜下跳,一会儿再去翻翻人家的抽屉,所有的房间都要探索一下,甚至把人家的凳子用绳子拴成一排当火车来开。 孩子在别人家里言行自如会使他更自信,更能学会克制自己,提升自制力,因此,外出做客对孩子的个性、社会性的培养意义深远。而宝宝通常在外面都是过于拘谨甚至胆怯,也有少数孩子越当客人越是兴奋,语言过多,甚至情绪和行为失控。这些都可以理解,孩子的社会经验不足,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自控力较弱,或过于抑制不易兴奋,或过度兴奋不会克制自己。 建议父母在每次外出做客之前认真地和孩子提出期待和规矩,对于拘谨的孩子要做鼓舞和动员,并表示向往,而对于过于放松的孩子则要提出更具体的规则来约束他,比如不能跳来跳去,不能大声喊叫等;不管孩子在主人家如何表现,父母都尽力耐心对待,事后再认真告诉孩子哪些做得很好,并询问孩子觉得哪方面做得不足,让孩子在自己被充分接纳的基础上清晰认识到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让当代孩子爱上读书 威威的爸爸妈妈都是研究生毕业,从上学起直到工作后,都十分喜爱读书,家里书架上的书涉猎广泛,同时他们也给心爱的儿子威威购买了许多儿童读本、科普知识、图画故事,仅《十万个为什么》就有很多套,但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儿子整天喜欢摆弄积木块或看动画片,或迷恋电脑游戏中的某个人物或某个情节,天天都津津乐道的,根本不愿坐下来安静地看会儿书。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确非常重要,喜爱读书的孩子更爱动脑思考问题,将来上学后学习能力也会更强,相对来说情绪也会更为稳定,个性较为冷静,更为自我约束,知识面宽广。如果父母帮助孩子从幼儿开始爱上读书,孩子在上了学有一定识字量后,就可以自己独立阅读大量书籍,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这对于孩子将来的成才及各科学业成绩,都至关重要。 而当代社会儿童接收信息的渠道繁多,尤其是动画音像及游戏产品极大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获取经典知识的传统方式——读书,这或许是时代及科技的进步,但很遗憾的却是孩子在最应该读好书的年龄阶段错过了最佳的发展阶段,儿童本真的内心被搅得从此更不得安宁。 对此严峻挑战,建议当代的父母们养成与孩子一起去书店购书的习惯,让孩子一本本地选,一页一页地翻看,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看的想要的书,而不是在网上搜一大堆“好书”直接让快递打包送到家里;同时,建议每个家庭每周都有亲子共同的阅读时光,不是各自读自己的书,而是父母与孩子一同读孩子喜欢的书,并经常一起探讨里面的细节。总之,父母对孩子的“阅读”关注得更细致,孩子就会很容易爱上读书。

亲子女通话应注意什么? 宁宁爸爸很奇怪,每次他在外面出差,特别想儿子给宁宁打电话时,宁宁总是电话里没话说,还没听到爸爸说上三句话,就把电话筒塞给奶奶,到一边看动画片或玩积木了。可每次爸爸离开家时宁宁总是很舍不得爸爸走,直到实在忍不住伤心地哭起来,爸爸心里惦念宝宝的儿女情长,一出差总往家里打电话,希望能给儿子带来些许的安慰,没想到宁宁在电话里会表现得这么淡漠。说淡漠也不对,每回爸爸一到家时,宁宁总是兴高采烈地迎接爸爸,这让爸爸的内心很感动,同时困惑仍留在心里。 许多父母都有类似宁宁爸爸的困惑,这都是因为不了解孩子在通话时的心理。幼儿情感虽然炽热,但非常感性,即他们要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父母,才会强烈地表达出对父母的爱,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会想念父母,甚至会在电话中哭泣,但他们还没有学会用语言平静地与父母沟通情感。所以,在外出差想念孩子的父母要注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