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道德文章助育中小学生健全人格养成

 

 ——评《季羡林给孩子的成长书》

点击查看原图

随着上海市普陀区几所小学校的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一套由季羡林读书会王佩芬、武汉大学出版社黄朝昉策划,她们的团队选编的八册《季羡林给孩子的成长书》迅速火了起来。孩子们听课时那专注、渴求、纯净的眼神,回答问题时踊跃地高高扬起的手臂,等待签名时那长长的队伍,欢快地高举新书簇拥着与我合影的场景,让我深受感动。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学界泰斗,他的研究范围首先是南亚和中亚的古代语言,这些学问与我们有千年以上的时差和数千乃至上万公里的距离,人们感觉遥远、感觉陌生、感觉神秘,都是很自然的。有了这样的感觉,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师的文章,大人都未必能看明白,孩子们能读懂吗?这个问题现在有了答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季羡林不仅仅是一位学术大师,而且是一位拥有广泛读者的当代散文大家。现在中小学使用的语文教材,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入选数量首屈一指。这不仅仅是因为季羡林的文章语言规范、文辞优美,而且是因为大师的道德文章饱含人生智慧,对儿童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健康成长,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文化,关键在于以文化人。季羡林先生的道德文章哺育和影响了几代人,这是公认的事实。

季羡林先生著作等身,已经出版的《季羡林全集》有30巨册,当然并非每篇都适合816岁的孩子阅读。好在这些策划者本人就是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她们带着感恩、审美、读书、尊师、交友、勇敢、坚持、人生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在季羡林数千篇文章中,精挑细选,反复斟酌,编辑成册。正如著名作家,人民日报前副总编梁衡先生所言,“将季老生活中的另一面挖掘了出来,他平时怎样待人接物,怎样治学,怎样走过人生,这些就成了孩子们触手可读、可学的人生小百科。”

有教育家指出,“我们必须尊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科学规律,在小学阶段以安全感、被爱、被接纳、被尊重等情感内容作为教学目的”。学生感知“被爱、被接纳、被尊重”才能逐渐懂得爱别人、尊重别人,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季羡林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20044月,他给孩子们的题词是“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他还多次说过,“我想教给年轻人的无非是: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我认为,这四个‘热爱’是众德之首。有了这四个‘热爱’,国家必能富强,世界必能和睦,人类与大自然必能合一,人类前途必能辉煌。”这里,核心就是一个“爱”字。孩子懂得爱,能够辩美丑、明善恶、识真伪、晓是非,就真的长大了。

人们发现,中国的大学生在情绪稳定、独立思考、专注力、自控能力、创造力、诚实勇敢等方面落后于西方大学生。有人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小学教育的惨烈竞争,远远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持续不断的刺激使孩子的脑缘系统发育受到影响,提前启动大脑皮质层发育,让孩子提前变得“懂事”“听话”,心理早熟。这样的分析有没有道理,笔者暂不评论。回顾一下季老本人的成长经历,也许不无益处。季羡林上小学的时候,喜欢看“闲书”,他确实课余参加英语学习而且坚持8年之久,可这完全是出于爱好,与在班级或学校的名次无关。他回忆说,“小学也是每学期考试一次。每年两次,三年共六次,我的名次总盘桓在甲等三四名至乙等前几名之间。甲等第一名被一个叫李玉和的同学包办。他比我大几岁,是一个拼命读书的学生。我从来也没有争第一的念头,我对此事极不感兴趣。(幸亏他的叔叔没有逼迫他争那个第一——笔者按)根据我后来的经验,小学考试的名次对一个学生一生的生命历程没有多少影响。家庭出身和机遇影响更大。”请各位家长注意,这是季老的经验之谈,而且是至理名言。

季羡林大学就读于清华,早在建校初期,清华大学就明确提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造就健全的人格。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思想独立,既不受制于人,也不强加于人;要有理性思考能力,要讲逻辑,不能情绪化;要有尊严,有廉耻;要懂得自重,懂得法制和尊重他人等等,清华这个校风一直延续至今。季羡林成为一代学术宗师,清华良好校风的熏陶至关重要。

季羡林先生带研究生的时候,从来不指定学生必须读什么书,不能读什么书,他也不代学生拟定论文题目。他总是启发学生自觉学习探索,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设法解决问题,只是在关键环节上因势利导。而这种因势利导的方法,季老认为不仅仅适用于成年人,而且适用于娃娃。记得当年我的孩子上小学,有问题就敲门找季爷爷请教。季老秘书担心影响季老休息,要求我加以管束。季老却说:“不要,我喜欢。孩子能提出问题,说明他肯动脑筋,有出息。”

有位家长对我说:“季老是一位饱经风雨的世纪老人,他的许多文章内涵很深,有些地方欲言又止,满含人情事故,孩子未必看得懂。”这话有道理。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季老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有鲜花掌声风光无限,也有牛棚炼狱苦海无边。这些人生的酸甜苦辣,在他的文章里都有反映。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有些文章也未必一次能够读懂。笔者的切身感受是,好文章常读常新。这套小丛书收录的都是好文章,不仅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就是对孩子的爸爸妈妈,乃至爷爷奶奶,品读人生,都是有帮助的。我感谢季羡林读书会和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朋友们。他们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梁志刚      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