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奥拉尼”
前一段时间,我回老家,想到我从小到大,妈妈都没买过藕,就特意从石家庄买了两根。妈妈看到以后,楞了一下,问:“咦,怎么想起买藕来了?”我笑着说:“我觉的你和我爸都没吃过藕,就买来让你们尝尝。”妈妈听了,笑了:“我小的时候,常常和你小舅去村北的河沟里挖这个,一上午能挖一筐头呢!”这次轮到我愣住了,姥姥家我是去过的,从来没看到过什么河沟,更别提藕了。妈妈索性停下手里的活儿,拿过藕,给我细细描述那个河沟的样子,在什么位置,和小舅舅挖藕的趣事,越说越兴奋。我也听得津津有味,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妈妈村里的小河沟和妈妈小时候的样子,尽管我不可能知道她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可在那时,时间仿佛静止,我和妈妈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里,不可自拔。
我发现很多人像我一样,喜欢听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也喜欢去爸爸妈妈生活过的地方寻找他们的足迹。那些平常的地方,因为有了亲人的印迹而有了特殊的意义。
《爸爸的村庄》就是这样一本讲述爸爸生活过的地方的书。爸爸出生的地方叫奥拉尼,坐落在地中海撒丁岛的一个山谷中。每年,“我”都会跟着爸爸远渡重洋去意大利,坐船,再坐车,经过树林、峭壁、土地才能到达爸爸的村子。尽管要长途跋涉,尽管那个村子在我们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我”还是觉得“还是这里更好”。
好在哪里呢?这里的房子“低矮阴暗”,还有很多苍蝇,而且是一个很小的村子。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能看到各位亲人,和邻居们亲密往来,甚至还能看到所谓的“强盗”;能看到各种家禽家畜还有蜥蜴,它们都悠然自得;能看到无花果、李子、葡萄等各种植物;能看到生老病死,欢乐哭泣,村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一一展现。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村庄仿佛是“我们的”。这样的村庄有点像“西方的世外桃源”,但又充满俗世的生活气息。
作者用舒缓的节奏,娓娓讲述着奥拉尼中人们的生活,时间在这里仿佛过得很慢很慢。画面中的人们,即使是在哭泣,也带有现世的平静和安稳,没有那种大起大落的情感波动。作者通过一幅幅奥拉尼村中的生活场景,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特色。红瓦尖顶的房子,被辟成很多小块的院落,高大的无花果树,低矮的石墙,走来走去啄食的鸡,小小的水槽,甚至院子中的绳上晾晒的衣服,使得整个画面朴素亲切,充满人间的烟火气。尤其是透视方法的使用,使得整个村庄高低错落,各个角落的人们都清晰可见,让人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这样的村子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亲密友好。我们一家一到,亲戚们就会“从四面八方涌出来”,孩子们可以去邻居家看新出生的婴儿,去咖啡店吃冰激凌,看裁缝做衣服,去磨坊磨小麦,“走到哪里,都有老奶奶给我们发节日饼干和巧克力”,吃饭的时候,一大家人挤到一起,欢乐而热闹。到了节日,广场上更是充满了刺激和各种节目。可以说,这里有人们最真诚、最朴实、最美好的情感,也寄托着人们最原始也最美好的愿望,它虽然小,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整洁安静”每个人的内心都平静、安宁、温和而快乐,是一个充满了关爱和幸福的村子。“我”在这里学习、感受、了解到很多东西,给“我”的生命涂抹上最初的色彩。
当然了,就像我妈妈小时候的河沟最终消失掉一样,奥拉尼也在随后的日子了有了很多改变,但她原来的样子,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想起,也让读者深深回味,并激发起探索自己的“奥拉尼”的强烈兴趣。那里一定也有一个不完美但却让你难忘的世界,是父辈出生的地方,是你成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