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情深处,无字胜有字

 点击查看原图

无字绘本作为一种“依靠图画和图画之间的结构设置进行故事讲述,情节设置,情绪表达的一种绘本类型”,“整本书没有一个文字,完全依靠画面来讲故事”,看似简单(因为没有一个字),要想看透彻却比有文字的绘本更要费一番功夫。因为整本书没有一个字来为作者的中心意思进行说明,一切都以读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为准。有故事情节的无字绘本尚且如此,没有故事情节的大自然绘本又该如何呢?

 在拿到《我们的森林》这本精装的无字绘本时,我心里其实是有一点担心的。只是一幅幅大自然的画儿而已,和看那种风景照有什么区别呢? 既然如此,看这种绘本又有什么意义呢?

 带着这种疑惑和担心,我一页一页地看了下去,没想到,我迅速地被书中精彩的画面所吸引,而且越看越觉得内涵丰富,无字绘本的那种没有文字限制的自由想象空间蓦地伸展开来,表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细腻、逼真的视觉冲击力。作为无字绘本,图画无疑是书中最重要的,承载了作者所有的思想和感情。《我们的森林》所有图片都由作者手绘而成,或是森林的俯瞰图,或是湖水边的一个微生态,大的场景开阔辽远,小环境具体而微,作者从不同角度给我们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森林。每种植物的叶子形状、颜色、甚至光影的变化,蝴蝶翅膀的花纹、茸毛,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拟态生物,各种小昆虫,甚至砂砾都那么清晰可辨,似乎摸一下就能拿下来。这样生动的,栩栩如生的森林,不管你见过还是没见过,你都会被作者生动逼真的画面所吸引,不断去寻找发现画面中的动物和植物,看书的过程就是享受自然的过程,是欣赏美的过程。

 立体、丰富的镜头感。作者为了全面表现森林的面貌,采用了不同的角度进行描绘。一开始,作者就画了一直翱翔在天际的大冠鹫鸟,双翅展开,正俯瞰连绵起伏的山峦,那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再翻页,你看到的就是两幅黑色,仿佛大冠鹫眨眼的一瞬间,接下来是左边是一大块红斑和几条灰褐色的条纹,右边左上角仿佛是云层里的太阳,露出光芒,右下角又是一块红斑。这是什么意思呢?带着疑惑往下翻,哦,原来是赤星瓢虫的翅鞘!前面那一页是它的大特写。看清了瓢虫和长颈卷叶象鼻虫,镜头继续向上拉,场面越来越大,你陆续会发现周围的景物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从小昆虫到小鸟,到大鸟,到动物,再到人类,再到整个的森林。翻页的过程中,你仿佛和作者一起,透过镜头一点点发现森林,深入森林腹地,充满了层次感和渐进感,用作者的话说,“第25页以前是叙述森林中生物的自在生活,第26页以后,不协调的人为标志耸立,接着导入人类的肆意开发、外来物种的引进”。而这,也让阅读有了一重重发现的惊喜和深入思考的空间。

 生动、准确的自然知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真心认不全书中的动物和植物,更准确地说,是大部分都说不出准确的名字,尽管书中连昆虫的触须都画得细致入微。有的昆虫虽然看着很熟悉,但一翻后面的注释,全然不是自己印象里的那个名字。所以,在翻过一遍图画后,我开始一个昆虫一只鸟,一种植物一种动物地一一对号入座,力求和这些森林生物来个近距离认识。看书的过程无疑就是学习的过程,真心佩服作者渊博的自然知识和细致的笔触,要一一画出来,还真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特别认真的观察!

充满趣味的画中画。如果只是单纯地画出森林中的动物和植物,如果只是画得很像,还不足以成为好的无字绘本。作者深知,绘本之所以和风景照片不同,就是因为绘本中有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有作者的小心思,小情感在里面。这本书中很多画中画,如果仔细看,你会在绿叶中找到一个小狐狸的头,在石头中发现一条鱼或者一头狮子的影像,朦朦胧胧,似真似幻,如此种种,越找越有成就感。

 全书虽然没有一个字,但书从一只翱翔的大冠鹫开始,俯瞰森林,眨眼,到最后出现大冠鹫大睁的眼镜,最后一页是一只大冠鹫落在一根枯树枝上休息,大眼睛正看着下面。准确地说,它的眼神微微有点倾斜,斜对着读者,带着探究的意味,仿佛在说,我看到了森林里的这些,你看到了什么呢?你要到森林里来吗?你想怎样对待这片大森林?至此,整本书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我们虽然意犹未尽,也只能遗憾地结束这次大森林之旅。

 作者在整本书中不发一语,但森林中生物的自在、美丽、生机,让我们对自然心生向往,对生命充满敬意。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强势进入森林,又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相信每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此时,文字已是多余,读到情深处,无字胜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