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保留“非洲”那块净土

点击查看原图

我没有哥哥,但有一个妹妹。妹妹虽不像哥哥那样讨人嫌,可有时也是很麻烦的。比如,不爱干活儿,小嘴吧啦吧啦特能说,不听你的安排什么的。那时候是很想让她消失的。 所以,当我打开《罗拉要去非洲》这本书,看到第一页时,我心里非常能理解罗拉那种想要远离三胞胎哥哥的心情。

当然了,哥哥也好,妹妹也罢,不是你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的。在现有情况下,怎么才能让孩子那种愤愤不平的怒气平复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罗拉在被三个哥哥欺负得满腔怒火时非常想要找个人倾诉。她小小的脑瓜里不知道怎样才能远离三个哥哥。于是,她想出了“非洲”这个地方。在她的心目中,“非洲”是一个很远、很远、非常远的地方。其实,这时候,她最需要的是大人的安慰和爱抚。

可当她去找父母,宣布自己要远离家人,到非洲去的时候,当歌剧演员的妈妈只提醒她别感冒,当艺术家的爸爸只说别回家太晚。罗拉觉得受到了冷落,没人在乎她。这更坚定了她要去非洲的决心。这时候,非洲就是一个充满了爱和温暖的地方吧。

尽管她收拾好了东西,可却不知道非洲在哪里,怎么才能去非洲。落寞的罗拉只要一个人爬到大树上。这时候,她家的司机吉尔伯特出现了。

吉尔伯特注意到了罗拉的低落情绪,关心地问她在干嘛,为什么要去非洲。当他听了罗拉的理由后,吉尔伯特既没有笑,也没有纠正罗拉关于非洲的概念。他煞有介事地拿出地图,和罗拉一起确定了非洲的位置,好像真的要去非洲一样,然后一本正经地提出,要去非洲,得先坐船,也就是她家的车去。于是,罗拉跟着吉尔伯特向着非洲——离罗拉家不远的公园,出发了。

到达公园后,吉尔伯特引导着罗拉到达了一个假想中的非洲。“别看,树上有一条蛇”,(其实是一只唱歌的小鸟);非洲很远,要走很长的路(其实是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罗拉说迷路了(其实是不想玩了),那就去问问路;问路要去问长颈鹿(其实是一匹马);罗拉带出来的玩具猫碰巧会说长颈鹿的语言;罗拉饿了,吉尔伯特给她买了“鸵鸟蛋口味的蛋奶酥”和“蚱蜢三明治”(其实是两只冰激凌);然后,罗拉宣布离非洲不远了,因为她看到了几只黑猩猩(几个淘气的男孩子,就像罗拉的哥哥一样);吉尔伯特于是带她穿越了沙漠(一个小沙坑),又坐飞机(跷跷板),骑骆驼(电动小鸭子),坐船(游船)到达了非洲。

吉尔伯特宣布,走了这么远的路,非洲到了,可以喝茶了。于是,罗拉拿出她带出来的茶具,和吉尔伯特肩并着肩,坐在湖边看落日,一直到暮色渐浓。

折腾了这么一大圈,罗拉的心情彻底好了。她开始担心哥哥是不是真的会被食人鱼吃掉。吉尔伯特贴心地告诉她,其实,哥哥们很难消化。罗拉放心了。玩了大半天,她累了,想要回家了。吉尔伯特轻轻抱着她回到了家。

看到吉尔伯特温柔抱着小罗拉的背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他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带罗拉度过了刚才那一段烦躁的情绪。他了解孩子的小心思,懂得孩子的小心理,及时而正确地疏导着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得以纾解,重新快乐起来。吉尔伯特不仅仅是司机,还是小罗拉的好朋友。

这本书有很多地方和中国的情况不大相同。比如,这里作为陪伴孩子的大人不是孩子的父母而是司机。面对孩子的“出走”罗拉的父母表现很淡定(因为他们知道会有吉尔伯特照顾她。如果你家没有这么贴心的司机,建议你不要这么大撒把);再有就是吉尔伯特对罗拉的反应,听到孩子要去非洲,他既没有大惊小怪也没有无理劝阻,而是顺应孩子的情绪,让她自己慢慢消化,他的陪伴和尊重让罗拉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满足。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离家出走,想要到“非洲”去的时候,大人要做的是理解和尊重,用爱和耐心陪伴孩子,保留孩子心中那块可以自由休憩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