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历史书值得一读再读

点击查看原图

对于历史的喜爱,源于初中的一位历史老师。他是南开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不仅人长得帅,而且讲课特别好,最大的特点就是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再庞杂的知识,经过他的梳理,顿时觉得眼前一片清明,再加上他幽默风趣的语言,上历史课简直成了一种享受。

而在这之前,我是非常讨厌学历史的。因为对于我来说,历史的知识点太乱,政治、经济、农业、科技、商业、文化艺术,等等,什么都有,还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时间,一不留神就记混了。

对于孩子来说,历史实在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讲得深了,很多地方理解不了;讲得浅了,孩子觉得没意思不是那么回事。而且,历史和别的学科还不一样,是一门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学科,既不能信口开河,胡编乱造,也不能发挥想象,天马行空;但如果太拘泥于史实又会和儿童心理和所处的环境不相符合。毕竟历史已经过去,要想让现在的孩子理解过去的事情,就需要写书的人下一番苦功夫。

不仅如此,人类历史源远流长,从类人猿开始一直到现在,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期间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大事,单单就中国历史不知道有多少东西需要我们细细研究,何况世界历史!怎样在有限的书本里把重要的信息提取出来,灌输给孩子,需要写书人的耐心和智慧。

步印童书馆出的这套《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就充分注意到了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浩瀚的历史知识中有目的地选取知识点,编成16册图书,共111个单元,为孩子们建立起一座气势恢宏,美不胜收的历史殿堂。编者纵览古今,立足当下,眺望过去,展望未来,既注意了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又注意到了不同国家在同一时间上的差异,纵横交错,多而不乱。比如,在第12册的《启蒙导师》一章中,作者就列举了在那个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几位思想家;《革命传染症》则写出了那个时期各个国家革命发展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编者根据需要有详有略地写了一些重点的国家和人物。比如11册就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督教的分裂和发展,详细地介绍了彼得大帝的对外扩张,等等。

在介绍这些内容时,编者时时刻刻力求站在一个较为可观的位置上,从世界的全局出发,以中国的角度,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变化,尽量比较全面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比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我原来一直觉得他昏庸无能,腐化堕落,看了这本书才了解到他也为挽救国家做过尝试,只是失败了。比如,彼得大帝,好多历史书上都是写他的丰功伟绩,但这本书也涉及到了他对姐姐的残忍,对别的国家的掠夺。这样的写法,能让孩子们更全面地看清历史,而不是觉得历史就是励志。而“亲子共赏”这个版块更是让孩子在读完一章后,联系现实生活,或抒发感想,或扩展思维,或总结概括,让孩子能够思索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除了内容和角度外,这本书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尽量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和事物来解释历史事件。比如,法国革命,作者就用一个人生病了做比喻,路易十六没能治好法国,罗伯斯庇尔的猛药也没能治好它;再比如,作者用“一千九百点”来比喻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时刻;语言温和,深入浅出,符合孩子的用语特点,有很强的亲和力,孩子也更容易理解。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像一个温和的长者,用自己的语言娓娓而谈,不时用讨论的口吻在重要的地方点拨一下,引发孩子进一步的思考。

在版面上,就像这套书在一开始介绍的那样“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历史插画风格为主,辅以手绘的、符合历史场景的原创插图,每一幅都在写实的基础上力求生动、鲜明,不仅活泼了版面,还活跃了孩子的兴趣,让阅读更加兴趣盎然。充满异域风情的风景,富有名族特色的服装,惨烈的战争场面,直观的世界地图,在给我们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感受。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给儿童写历史书很难,但却很有意义。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一本好的历史书,可以让我们明得失,知兴替。英国的休谟在《论历史研究》一文中说道:“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历史书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也让他们从有限的生活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并学会客观全面地思索问题,从而建立更完善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

这套《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书就是这样一套针对孩子、适合孩子、引导孩子学习历史,学会思考的好书,它值得孩子也值得家长一读再读!

点击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