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责任心源于自信

今天给大家介绍这本书《我可以》封面这个标题给我第一感觉是自信,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子自信自豪还带有一些炫耀的自我夸奖。。看过书之后发现书中主题不是讲自信而是责任。为什么标题不干脆用《我会负责任》不是更能点明主题?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与反思。自信心与责任心是不是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点击查看原图

 

反思1当今中国大多家庭结构是4-2-1模式,有很多孩子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很多事情家长是包办代替,久而久之我们会觉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责任感,不关心他人,甚至还会养成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不良生活态度。

 

反思2这真不是孩子的错。孩子使用的第一个工具是勺子,孩子自已做的第一件事是用勺子吃饭,,家们反思一下当孩子910个月时想抢来勺子自已吃饭时,我们会顺其自然的给他们了?任其弄的满身饭菜?把饭菜勺子当玩具来玩着吃上一两口吗?很多中国家长是做不到这点的,我们的做法是,追喊哄吓的把饭尽量多,尽量快,尽量干净利落的喂给孩子。

 

反思3家长用爱的方式剥夺了孩子探索实践自已动手的机会。很多教育界人世感叹中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动手能力差……三四岁小孩不会自已大小便,不会穿脱衣服,有些四、五岁使用工具能力不如外国小孩子,甚至在我们不得不在某指南中明确要求“四五岁小孩应该能够使用剪刀剪正方形”。不觉得可叹吗!!

 

反思4我们是不是需要先建立孩子自信心,再去强调责任感。。试问每做一件事都会被指责做的不对,做错了,这样会弄伤,这样做会弄坏,可能还会有你真笨,你怎么这么傻呀……永远都是负面词汇在孩子的成长记忆中,孩子的自信心从何建立?怎么做都是错,不做就没错了,所以……家长可以试想之后会怎样。

 

 

当我抱着这些反思再次打开这本书的第23页,看到一连串的提问:“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吗?大人们是不是放心把事情都交给你做呢?你会打扫房间吗?会不会整理自已的玩具?还是你只是嘴上答应,却做不好或者根本不做呢?”

 点击查看原图

(这些问题不是简单提给孩子的,更是提给家长的,我们让孩子做过这些事情吗? 当他们做的不尽完美时,我们是否过于苛求了?如果我们降低标准他们是不是可以做的一次比一次好呢?我们是否夸奖了他们的进步,夸奖过他们主动做家务,夸奖过他们自已的事情自已做?)

 

一个被肯定包围小朋友自信心会很强,更爱主动自愿去做那些会得到表扬的事情,在不断实践中掌握更好的技能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映设出来的结果会表现在:自已的事情自已做,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这正是家长、老师、社会想看到责任心的人。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读到这些内容时,如果宝宝本身责任感已经很强了,家长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请说一句“宝宝这些事情都会做了”“宝宝也可以主动帮老师做这些事情”“我的宝宝已经是个非常有责任感的小孩了”等,当孩子受到表扬后,他会反复要求你来给他读这本书,哈哈,小孩子的小心思,因为,每次读到这里他都会受到同样的表扬。)

 

那么就请家长们放下我们的那所谓的爱,让孩子多一些尝试与探索,甚至吃一些小亏,在家,在学校多负担一些工作吧。。这样会养育出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每多一次支持、鼓励、表扬,就会增加孩子一分自信与责任。

 

 点击查看原图

(这个粘土小人还有几分相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