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作为个体的每一个人 ——读《听见颜色的女孩》有感

点击查看原图说实话,在看这本《听见颜色的女孩》之前,我对于“残疾”或者“残障”“脑瘫”并没有多少了解,我身边也极少看到这样的人,我知道的最有名的就是张海迪。但她给我的印象也只限于高位截瘫、自学成才,她的具体的生活细节我并不清楚。所以,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被那个叫美乐迪的脑瘫女孩深深撼动了。

一个十一岁的女孩美乐笛,不会说话,流口水,不能站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连最简单的上厕所、吃饭都不能独立完成,但她对于语言有着天生的敏感,她聪明、活泼、有思想,她就像一架摄像机准确地记录着她看到、听到的一切,急切地想要把自己知道的表达出来。但这对她来说太难了,简直是永远无法实现。她费力地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词,尽管她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能举手,也不会回答。直到她有了一台可以和外界交流的电脑。有了电脑,她能和同学、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了,人们惊异于她的聪明。有了电脑,美乐笛甚至参加了学校的智力竞赛,成绩优异,她的智力充分彰显。可是,即使优秀,她还不是正常的人,所以,她在大赛前被同学抛弃,伤心异常。等待她的是更艰难的路。在思想上,她觉得她和别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有烦恼,有快乐,有愿望;但她同时知道她和正常的孩子又不一样,她敏感地感知这个世界,同时极力想融入社会。但这个社会,社会上的人真的能微笑着接纳她吗?她迟疑,我也担心。

美乐笛作为一个个例,她是不幸的。她生下来就是脑瘫,她虽然明白别人说的话,却被医生诊断为智力有问题,在专门的学校被某些老师当成白痴一遍一遍地教她不能忍受的最基础的字母拼读,被某些不友好的同学嘲笑,在最充满希望的时候被抛弃。但她同时又是幸运的。她有爱她的父母。他们没有因为她的脑瘫就嫌弃她,放弃她,他们一如既往地爱她,耐心地和她交流,悉心地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即使在小妹妹出生后,也没有因为照料宝宝而减少对她的爱,让她能在一个充满安全和爱的温暖的家庭长大。认真负责的香农老师,仔细了解每一个同学的情况,教这些孩子们融入学校生活;照顾她的凯瑟琳,帮助她找能和外界沟通的途径,不断地安慰她,鼓励她;邻居的V阿姨用十足十的爱和耐心教育,把她当成正常人来教育,给予她足够的自信。这些人给予了美乐笛难以想象的力量,支撑着她顽强地走下去。如果说对美乐笛我们是同情、敬佩,那么这些帮助、爱护美乐笛的人更值得我们敬仰。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作为一个妈妈,我深深理解美乐笛和美乐笛父母的感受。记得在产房,当我从麻醉中醒来,听到孩子的啼哭声,第一句脱口而出问的就是:“孩子没事吧?”其实,那时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不知多少个念头从脑海里闪过,此时,是男是女,漂亮与否都不重要了,最重要是他健康平安。我也知道要把一个孩子抚育大需要花费多大的心力,何况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而所有的辛苦在看到孩子被社会接纳的那一刻都会烟消云散。作为孩子,作为家长都希望能被社会接纳,我们有这种需求,美乐笛也有。我很高兴地看到,尽管最后美乐笛没能代表全校去华盛顿,但她还是有幸代表学校参赛,让人们见识了脑瘫患儿也一样能学知识,对社会是有益的,而不是社会的负担。我真诚地希望,当这些人真的经过努力来到人们面前时,人们的目光不是惊奇、惊讶,不是异样,而是平和地露出自己的微笑,像和自己的熟人打招呼一样说一声:“你好!”

尊重作为每一个个体的人,不管他是否和你一样,尊重残障、残疾人作为社会公民参与事物的权利,让他们能充分地体现自我价值,是爱心的体现,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