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承诺

点击查看原图

回老家之前的一个傍晚,好友送了我一本书,并嘱咐道,我知道你回去后很忙,不过有空就看看吧,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我低头一看,封面是我喜欢的颜色,封面的上方有几个小小的英文“The Reading Promise”。不用猜,这一定是原著的英文名。不知道为什么,“Promise”这个单词竟深深吸引了我。我脑海里立马蹦出了“承诺”这个词,为什么中文标题里没有直译呢?连“诺言”、“约定”这样的词也没有。我有些好奇,但也没有多问。不过,但凡扯上“承诺”一词,我都觉得是个严肃的事儿。所以,在分别之前,我竟然正儿八经地向好友拍了拍胸脯打包票说:我承诺,我一定会很快读完这本书。

惭愧的是,我并没有严格遵守承诺。一回到老家,便困扰于生病和各种琐事中,读书进程也慢了下来。现在终于翻到了书的最后一页,竟然莫名其妙地兴奋起来,仿佛自己完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实际上我什么也没做,我只不过是履行了自己拖欠的承诺,读完了一本关于承诺的书。

乍看封面,将这本书定义为一部父女情书,一本关于爱的书(正如书名,就叫做《为爱朗读》),我当然很赞同,一本好书总能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共鸣。有人在这本书里读到了爱,有人在这本书里悟到了成长,有人再这本书里总结出了教育,可随着对书本的深入,我眼中的“承诺”一词在不断地放大,我看到的,更多是关于承诺的坚守。最后,我竟执拗地认为,“Promise”是应该被翻译出来放入中文版的书名的,而这本书,正是一本讲述承诺的好书。

为了承诺,时光坚守了3218天。

为了承诺,阅读变得感人而神圣。

为了承诺,父女共同努力着,拒绝诱惑,克服困难,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为了承诺,生活日趋丰满,生命也因爱的互相渗透而绽放光彩,璀璨夺目。 

有人说,这是个浮躁的社会,太多的繁华和虚无,坚守承诺成了遥不可及的代名词。我想,真正浮躁的,不是社会,而是心灵。因为心灵的不确定和不安定,承诺,变成了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儿,履行和坚守承诺,也变成了一件又快又漫长的事儿。为了承诺,我们应该读一读这样的书,应该被平凡而伟大的执着感动,应该为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喝彩,应该叩问内心的真实情感,应该反思我们的生活,应该想一想,我们的不敢承诺、不想履行承诺和难以坚守承诺,究竟是为什么?

又值傍晚,像我的那位好友一样,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另一个朋友。她是一为准妈妈,不久将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我讲了我的感想,她听后郑重其事地向我保证:“我承诺,我一定好好读完这本书。并且,读后一定立刻推荐给其他人。”我笑了。我惊喜地发现,在朋友和我和这位准妈妈之间,似乎也产生了类似于爱丽丝和他父亲之间的某种默契。无形之间,我们有了对彼此的承诺,而这种承诺,也必将感染到更多的人。而承诺本身的传递,也正是对承诺的坚守。那么,为了承诺,我们该如何坚守?我想,这本书也许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那便是: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