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情绪绘本

点击查看原图
编辑推荐

读懂婴儿喜怒哀乐,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与亲密感

摸摸、尝尝,好新奇,宝宝想知道这些是什么;

哭哭、闹闹,好淘气,宝宝想要爸爸妈妈看到自己;

怕怕、抱抱、好开心,宝宝总想回到爸爸妈妈怀抱里。

瑞典经典婴儿书,全球10余种语言出版

从宝宝角度全景展示婴儿的生活、情绪和行为

帮助宝宝认识周围生活世界和重要他人,建立亲密感与安全感

生动勾勒婴儿情绪变化,帮助家长了解婴儿最初级的体验和感受

系列简介

本系列中的这位小宝宝来自瑞典,刚学会走路没多久,到处跑,到处看,爱说话,活泼懵懂,愣头愣脑。

这位瑞典小宝宝穿着条纹趴趴服,发型特别,神态憨萌,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这儿摸摸,那儿看看,开心了,大笑,难过了,大哭,一会儿怒气冲天,一会儿安静乖巧……

作为瑞典经典婴儿读物,“情绪绘本”系列将10—24个月月龄宝宝作为自己的关注对象,它通过一个个短小生动的故事,精准确切勾勒出这一时期婴儿的情绪生成、延展、变化的过程,并将他们的探究心、依赖心、安全感建立、亲密感需求逐一化作极富感染力的形象、情节,使读者在欣赏一套精彩的低幼宝宝图画书同时,更好地了解10—24个月月龄宝宝的生活体验,情感生长和探究实验——

从本系列的故事里,每位宝宝能看见自己活泼的影子,每位家长也能了解宝宝行为后面的需求、愿望,从而与宝宝一起,搭建更完美的安全感、亲密感。

单册简介

点击查看原图

《宝宝出门了》

宝宝要出门了,瞧,他搬出了好多东西啊。宝宝想带什么出门?衣服?袜子?那鞋子怎么办?还带吗?

点击查看原图

宝宝歇一歇

趁着没人,宝宝翻开了爸爸的手提包,哇,什么都新鲜——数一数手提包里的纸,玩一玩手提包里的笔,对了,用手提包里的电话给妈妈打一个……咦,妈妈呢?

点击查看原图

宝宝来帮忙

爸爸在烤面包,宝宝也来帮忙,加点面,揉一揉,掺点水,搓一搓,宝宝不是来捣乱的,宝宝是来帮忙的。宝宝帮忙做出的面包会什么样?

点击查看原图

宝宝送鲜花

门后面会有什么呢?宝宝很好奇,他拉开了大门,哇,门后的东西真不少,咦,居然有鲜花啊!宝宝要把鲜花送给谁呢?

点击查看原图

宝宝想抱抱

宝宝今天不开心,他甩掉奶嘴,抛开泰迪熊,放下调羹,不要吃东西,宝宝想要什么呢?

点击查看原图

宝宝不闹了

宝宝在搭积木,哗啦……哗啦……积木怎么堆着堆着就倒了呢!宝宝要爸爸帮忙,可是这会儿在哪儿呢?

点击查看原图

宝宝躲猫猫

宝宝要玩躲猫猫,沙发后面躲一躲,窗帘后面藏一藏……咦,这儿有个大盒子,宝宝在想,大盒子可以做点啥?要不要藏到大盒子里去?

点击查看原图

宝宝不怕了

宝宝睡醒了,看看四周,爸爸不在,妈妈也不在,宝宝害怕了……

点击查看原图

宝宝不疼了

宝宝喜欢跟着音乐转圈圈,转呀转,转呀转,突然,“砰”的一声,宝宝摔倒了……

点击查看原图

宝宝的新发现

一天,宝宝有了一个新发现——剪刀,他好想拿起来试一试。妈妈赶紧把剪刀拿走了,宝宝不高兴,生气了……

——————————————————–

你真的能读懂宝宝的情绪吗?

“婴儿情绪绘本”系列教会新手妈妈读懂婴儿情绪

“情绪周期”是指一个人的情绪高潮和低潮的交替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当我们情绪出现不明波动时,在我们的心情低落的时候常会找出生理周期做为借口;而宝宝时好时坏的心情,是不是也有“情绪周期”在作祟呢?其实很多细心的妈妈都已经发现了,宝宝会在一个时期内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活力,情绪高涨,和人亲近,如成人处于情绪周期的高潮;有时则会莫名其妙的不安和愤怒,并且常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就像处于情绪周期的低潮。你的宝宝会从一个懵懂的新生儿长成有更强互动能力的婴儿,到了6个月大左右时,宝宝将会很擅长让你知道,哪些事情使他满意,哪些事情使他不高兴。比如,当你走进他房间的时候,他的脸上会绽放出快乐的微笑,让你的心都融化掉;当有人拿走他心爱的玩具时,他就会嚎啕大哭。你可能还会注意到,他从笑到哭的转换速度非常快,快到你都来不及把他抱起来。美国儿童神经系统科学家认为,婴儿情绪变化如此之快,是因为他大脑中控制自动反应的皮层还没有发育成熟。随着大脑皮层的不断发育,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你的宝宝才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作为新手的爸爸妈妈们,是否了能第一时间解宝宝每一次喜怒哀乐的缘由从而从容面对呢?

2015年7月,接力出版社将推出来自瑞典的经典婴儿读物“婴儿情绪绘本”系列,全套共10册,包括《宝宝出门了》《宝宝歇一歇》《宝宝来帮忙》《宝宝送鲜花》《宝宝想抱抱》《宝宝不闹了》《宝宝躲猫猫》《宝宝不怕了》《宝宝不疼了》《宝宝的新发现》。“婴儿情绪绘本”系列精准地为10—24月龄的宝宝和家长提供了一幅关于婴儿对周围生活最初级体验的全景图。书中穿着婴儿服、头发稀疏、还在蹒跚学步的宝宝喜欢碰触外界的一切,以此感受自己和其他事物的区别。通过真实的婴儿形象,勾勒出婴儿生活体验中的情绪变化,还原宝宝在婴儿期对成人的依赖心理,在亲子共读中让宝宝看到自己的影子,让家长了解宝宝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为什么要详细了解婴儿表现呢?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从婴儿期开始的,1岁左右的宝宝是与外界建立联系最敏感的时期,他们通常会非常喜欢碰触外界的一切东西,因为他很想感受触摸自己和触摸别的什么东西有什么区别。在这一阶段,对外界的反映已经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但由于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的限制,婴儿多数只能通过哭和笑表达自己。家长是否了解婴儿的需求,给予及时和适宜的关爱,婴儿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到婴儿安全感的建立,影响它后期乃至一生的人格养成。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信任别人。通过许多社会事件我们能看到,安全感是一个人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人们常常要求自己的孩子有自信,希望孩子有力量,希望孩子勇敢,那么就要从小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即便成年了却依然很胆小,害怕做决定,害怕承担责任,这多半跟他小时候在这个年龄段时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有关系。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还得从婴儿期做起。在人出生的前三年,必须依赖成人的呵护才能成长。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旦和与最亲密的妈妈分开,婴儿就会感觉到恐慌,例如每天早上妈妈去上班时,他可能会哭得非常凶;和妈妈一起出去玩,即便放开了妈妈的手,也会不时回头看妈妈是否还在。只有看到妈妈,他才会觉得安全。

很多家长会疑惑,婴儿那么小,它能读懂吗?给婴儿读书究竟在读什么?鉴于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给婴儿的阅读,既不是只满足于认知事物,也不是直接告知其解决生活问题的办法。更重要的是“感受到”,而不仅是“知道”,让婴儿在亲子阅读中感受亲密与安全。“婴儿情绪绘本”符合婴儿的认知特点,简洁,但不简单;有趣,但不复杂。不同于传统婴儿挂卡聚焦于认知功能,也不同于低幼绘本用动物拟人化的明显故事。与传统婴儿读物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真实地还原婴儿的一颦一笑,通过更符合婴儿视觉由淡化到分化的特点,用清淡的色调、真实的婴儿形象、生动的表情让孩子和家长感受情绪变化与婴儿的需要。

无论是婴儿伤心了,还是婴儿佷害怕,每个故事的最后,婴儿最熟悉的爸爸妈妈都会出现在他们身边,即使不是爸爸妈妈的形象出现,也会有爸爸妈妈的物件出现在图画中。熟悉的人物或事物,成为安抚婴儿情绪的最佳链接,在亲子共读中,宝宝的安全感和亲子间的亲密感也就伴随故事的浸染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