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种子中英文阅读中心:孩子的哭喊就是最好的数据

爸妈妈吵架了。妈妈还把手镯打碎了,流了血,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布丁就在车后座眼睁睁地看着。妈妈很认真又很生气地说,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这样对孩子影响不好。爸爸则一字一句地说,哪个数据说明这是对孩子有影响的?怎么就有影响啦?而就在妈妈打破手镯的时候,布丁就哭喊过了,说,你们很吵!不要吵了!只是两个愤怒的狮子,都没有听见。

浩浩不停的叫喊,还打人,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安静下来,而每次来到一个地方都循环这样的哭喊。大喊大叫,不能等待,要求回应,随时紧张、容易攻击他人,这些印象是每个见到浩浩的人的描述。大家都说,这个孩子真难弄啊!妈妈不知道怎么办,只有批评和禁止他这样做,可是换来的是被咬。爸爸对浩浩的行为解释说是命,妈妈认为这是逃避的借口。
周末回家,亮亮在爸妈房间的角落找到了在哭的爸爸,他想妈妈已经离开了。他想哭,想喊,但是都没有,他觉得可能他们仨都需要解脱。16岁的他选择了恋爱的方式。
爸爸和妈妈逗着玩,“厮打”在一起,妈妈大声的说,你再来,我就弄死你。“哇!”一声,nemo突然大哭,上来就打爸爸妈妈,嘴里说着,不要不要。爸爸妈妈笑了,温柔地,抱起nemo说对不起,爸爸妈妈闹着玩呢,相亲相爱吧,不要吵哦。nemo恢复了平静。
我们选择了婚姻,这个违反某部分人性,但符合社会稳定的制度;在婚姻里,我们选择了有后代。婚姻和孩子,这两样加起来足够考验我们的责任心和忍耐力。如果不顺利的话,原来的爱情,在变成了亲情之后,都将成为枷锁,架在家庭里每个成员的头上。我们焦灼不安,开始混乱,用语言和身体去攻击达到平衡和释放,如果无法达到,那么就只有将家庭生活推到崩溃的边缘。而这个过程,又是那么复杂和漫长。
布丁爸爸说没有数据证明,这吵架对孩子不好。首先,数据是有的,这些科学问题我们不探讨了;其次,从现实的角度说,大家从中央电视台那些个法治节目,随机看三个就能总结一条,那些面对镜头的青少年,无非就是没爱、没家、单亲、暴力家庭、宠溺家庭加上环境的催化剂,然后犯罪了,无趣而简单的回顾式的推理,要说明什么呢?儿童时期的哭喊声,儿童时期无法挥去的阴影,也许变成了长大后的偏离社会、反社会的行为。
那些来自父母的争吵声,穿过孩子的耳膜,印入孩子的心灵。他有理由怀疑接下来要进入的成人世界,他有理由去呼喊,有理由去关闭自己。因为他原初的世界是如此紧张、动荡不安。他透过那破裂的家庭碎片看外面的世界,自然是看到扭曲的。谁也无法从残忍推导出美好来,更何况那些孩子。
要知道一个孩子,心里装着多大的火,多严重的焦虑才变得那么局促不安,才变得不会信任,没有爱的能力。
那些所谓的理论验证也告诉我们,暴力家庭长大的孩子,娶了媳妇回家,也倾向于成为举手打媳妇的人。这个用血脉相传下来的家庭文化,是本能的,过滤不了,似乎就是宿命般的重复。
我们选择了婚姻和孩子,我们就肩负着无法用“数据”衡量的责任。孩子的声音,孩子的脸就是最好的数据。从他们的声音和脸蛋,我们看到孩子背后的家庭里,有责任体与否。
我们无须为了孩子保有毫无质量的婚姻,但是必须为孩子保有一个宁静的生活,完整的世界。